【精选练习】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8)

2020年10月10日 来源:来学网

       考前必刷题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来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专项试题练习,详情内容如下,请大家按时完成。更多报考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欢迎收藏本站,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报考相关内容!

  1.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  )的培养。

  A.道德认知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加涅

  3.(  )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4.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零食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2020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来学网宝典】

手机版APP>>速戳

电脑版>>速戳

  6.“亲其师,信其道”体现了(  )的作用。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行为

  7.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二者相互区别

  B.二者相互联系

  C.二者相互独立

  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8.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9.柯尔伯格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个理论分为(  )个阶段。

  A.4

  B.5

  C.6

  D.7

  10.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培养(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识

  11.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  )

  A.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B.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

  D.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12.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

  A.依从

  B.同化

  C.认同

  D.内化

  13.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人自己的价值体系。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14.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学生的(  )

  A.过错行为

  B.不良品德行为

  C.心理异常行为

  D.不适应表现

  15.美国心理学家(  )的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柯尔伯格

  B.苛勒

  C.艾宾浩斯

  D.冯特

  16.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

  A.问卷法

  B.对偶故事法

  C.两难故事法

  D.成就测验法

  17.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  )

  A.后习俗水平

  B.准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前习俗水平

  18.下列哪个阶段是学生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20.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

  1.D【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2.B【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他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

  3.A【解析.】略。

  4.A【解析】他律道德阶段又称为权威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

  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概念。

  6.B【解析】“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因此,答案为B项。

  7.D【解析】略。

  8.C【解析】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要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以免学生产生困惑、无所适从。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

  9.C【解析】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0.C【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11.C【解析】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12.C【解析】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13.D【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4.A【解析】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如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

  15.A【解析】略。

  16.C【解析】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提出了他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

  17.D【解析】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18.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19.B【解析】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或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

  20.A【解析】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品德发展阶段论。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复习指导】【在线课程】相关科目练习及视频讲解,您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注册【来学宝典】,轻轻松松-随时随地学起来!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一部报名中心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一部报名中心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一部报名中心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一部报名中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一部报名中心—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一部报名中心(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