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

1801.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土石填筑工程,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选择了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布料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以及滑模摊铺机等机械设备。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因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 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3.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针对土石填筑施工,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是否妥当?请说明理由。 4.项目部还应做哪些工作来处理该背景资料中的机械设备事故?
1805.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其中土方路基绝大部分是借土填方,路堤边坡高度≥20m,地面横坡大于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1)土质分析:在K19+100~K20+100处,本路段主要是粉质土,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2)压实机具的选择与操作:本路段选用CA25D和YZT16型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施工。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走速度控制在2~4km/h。开始时土体松散,采用轻压(静压),然后用最大振动力进行振压,压力越大,压实效果越好。先压中间,然后向两边压实,并注意纵向和横向压实时的重叠,确保压实均匀。 (3)试验路段的结果:在K18+100~K18+200处,分别取三种松铺厚度20cm、30cm、40cm进行试验,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最佳含水量为13.4%,其他指标均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选用30cm。 施工中施工单位准确放样,认真压实原地基后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方案进行了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均检测了压实度、弯沉、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几个项目,依此判断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雨后检测填料含水量在15%~17%范围变化,严格按压实质量控制进行施工,仍出现“弹簧土”现象,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入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最后如期完成路基施工进入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问题: 1.K19+100~K20+100路段的土质分析是否正确?该土质能否直接作为路床填筑材料? 2.填料最佳含水量试验可以用哪些方法?简述各自的适用范围。本工程最适宜的方法是什么? 3.在填筑过程中施工方对碾压层做出的合格判断是否合理?为什么? 4.本工程出现“弹簧土”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处理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1810. 背景资料: 某三级公路全长33.33km,路面宽7m,设计车速40km/h,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摊铺日进度2km,K8+100~K11+700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划分布料网络。 (2)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 (3)确定松铺系数后,在摊铺水泥的当天进行摊铺土,摊铺长度按日进度的需要量控制。 (4)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 (5)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6)为保证拌和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和。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和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 (7)拌合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8)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问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根据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分为哪几类? 2.本项目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准备中少了哪些重要环节? 3.请指出本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进行纠正。
1816.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A承包了二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工程。路面结构如图所示。 [2596_19.gif] 施工前,相关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图纸进行了复核,复核中重点关注了图纸是否符合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有无重大原则错误;现有施工技术水平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条件;设计是否能够进一步优化。 SMA-16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铺筑100m试验段。按标准配合比进行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压实,据此制定正式的施工工序,确保路面大面积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通过试验路段确定了如下施工参数:摊铺温度,摊铺速度,运输车辆的数量,压路机类型、数量,碾压工艺和压实遍数。 面层施工采用生产能力400t/h拌合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太脱拉自卸车运输,用ABG423摊铺机铺筑。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进行,SMA的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初压采用宝马12t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一遍,行驶速度2.5km/h,由低处向高处开始碾压,碾压时错1/3轮宽。第二台双钢轮压路机12t开始复压,行驶速度为2~3km/h。第三台双钢轮压路机12~15t进行复压第二遍,然后各自进行第二遍碾压,压路机碾压段落每轮错1.5m左右,且不超出前一台压路机的碾压段落,保证碾压六遍以上,保证了压实度达到98%以上。初压温度控制在160℃左右,复压温度控制在130℃以上,碾压结束温度控制在100℃以上,碾压长度为30m为宜。碾压过程中不得随意停车、换挡、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留、换挡和转向。 问题: 1.补充图纸复核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2.写出图中乳化沥青稀浆层的作用。 3.补充试验路段确定的主要参数。 4.指出SMA施工碾压中的错误并改正。
1820. 背景资料: 某工程签约合同总价为2000万元,开工预付款为合同总价的10%,在第1月全额支付。下表是承包人每个月实际支付完成的工程进度款(实际完成量可能超过或少于签约合同价,本案例实际完成进度款总额1950万元)。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的规定:“开工预付款在进度付款证书的累计金额未达到签约合同价的30%之前不予扣回。在达到签约合同价30%之后,开始按工程进度以固定比例(即每完成签约合同价的1%,扣回开工预付款的2%)分期从各月的进度付款证书中扣回。全部金额在进度付款证书的累计金额达到签约合同价的80%时扣完。”扣回相应的开工预付款。 [2596_39.gif]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工程开工后,发包人要求变更设计。增加一项现浇混凝土挡土墙工程,按现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JTG/T3832—2018的消耗量及价格信息资料计算的每立方米现浇混凝土挡土墙的人工费为120元,材料费为310元,施工机械使用费为240元(其中机上作业人员人工费40元),定额人工费150元,定额材料费300元,定额机械使用费260元。 新增工程按现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JTG/T3832—2018及《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3830—2018的规定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以此建筑安装工程费为新增工程的单价,措施费中的施工辅助费费率为5%,其余措施费综合费率为7%,规费综合费率为35%,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0%,利润率为7%,税率为9%,设备费及专项费用不计。 问题: 1.开工预付款的金额为多少? 2.开工预付款的起扣月是第几月? 3.计算从起扣月开始每个月应扣回的金额。 4.列式计算现浇混凝土挡土墙的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