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选课
题库
2026卫生
讲师
考试资讯
员工核验
防骗
400-118-6070
登录
注册
搜索
卫生资格
执业护士资格
初级药学
初级护理
初级技师
主管药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技师
主治中医
主治医师
卫生人才评价
财会金融
金融从业
经济师
会计
财税
建筑工程
建造造价
消防安全
设计勘探
其他工程类
卫生资格高级
基础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
医学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中药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
执业医药师
药师
兽医
医师
职称考试
考公考编
家政服务
物流
其他
其他
建筑工程
财税
金融
专业: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二级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题库:
水利水电工程
市政公用工程
公路工程
机电工程
矿业工程
建筑工程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公路工程
1701. 施工技术交底通常应分三级进行,属于第三级交底的内容有()。
1702. 计算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生产率时,应考虑的参数有()。
1703. 方案会审的具体要点有()。
1704. 桥梁上部施工机械有()。
1705. 施工放样测量主要包括有()。
1706.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合同段总长度36km,路面结构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钢材、水泥供应厂家由建设单位指定,施工单位对基层和面层分别组织一个专业队采用线性流水施工,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如下: 摘要一:基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50m,养护时间至少7d;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00m,养护时间至少14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3600m,其流水施工横道图如图所示。 [2596_18.gif] 摘要二: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起重机、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护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调用。 摘要三:项目部要求工地试验室在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每批水泥清单。 问题: 1.计算摘要一中路面基层和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 2.计算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并按图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 3.结合摘要二,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要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 4.摘要三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能否保证进场水泥质量?说明理由。
1707.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山区二级公路4.5km的施工任务。合同段有一段长450m的两车道隧道。隧道位于软弱围岩地段。 在隧道施工方案中有如下要求: (1)在隧道施工期间,由专职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隧道的钻爆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钻孔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作业。 (3)在隧道施工中,坚持“长进尺、强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的原则。 (4)采用干式凿岩机凿岩。桥台基础采用明挖基础,开挖深度为2.5m,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土质为黏性土,为了方便开挖出的土方回填原处,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1m内堆土(堆土高度1m),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3m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m)。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太阳辐射,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 问题: 指出隧道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170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某段公路的路面工程施工,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路面为沥青混凝土面层。为保证路面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时自检验了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在面层施工时自检验了压实度、构造深度、厚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路面宽度及横坡。 问题: 1.路面基层的检验内容还有哪些? 2.路面面层的检验内容还有哪些? 3.沥青混凝土面层与路基的中线平面偏位检测的检查频率有何异同?并举出两种以上检测中线平面偏位所用的仪器。
1709.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需要在某一路段修建一座大桥和若干涵洞。施工单位负责大桥和涵洞的施工任务,为了保证大桥的质量和进度,施工单位针对该大桥的特点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和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进度计划。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5)各项资源需求计划等。 …… 问题: 1.背景资料给出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在顺序上是否有不妥之处?请予以改正。 2.工程概况应包括哪些内容? 3.各项资源需求计划主要有哪些内容?
1710. 背景资料: 在对某一桥梁进行桥面铺装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特制定了如下的质量控制内容: (1)桥面铺装应符合同等级路面的要求,桥面泄水孔的进水口应略低于桥面面层。 (2)桥面铺装的强度和压实度按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标准或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标准检查。 (3)铺装层的厚度、平整度和抗滑构造深度检测。 问题: 1.现行规范中对铺装层的厚度、平整度和抗滑构造深度的检测频率是如何规定的? 2.该施工单位制定的上述检测内容是否完善?说明理由。
1711. 背景资料: 某桥梁工程,设计为T形截面简支梁桥,施工技术人员为确保工程质量设置了如下一些质量控制点: (1)支架施工。 (2)后浇段收缩控制。 (3)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 (4)支座安装型号、方向的控制。 (5)伸缩缝安装质量的控制。 问题: 1.质量控制关键点按什么原则设置? 2.该技术人员所列的质量控制点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1712. 背景资料: 某一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该合同段工程量清单全线无互通式立交项目。项目部附近有一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货物及商品流通量较大,该乡镇与高速公路的连接原设计为联络线和简易上下匝道,考虑到该乡镇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向建设单位提出将简易匝道变更为互通式立交。建设单位经调查研究同意变更,并报有关部门批准,由原设计单位提供变更设计图纸,建设单位指定联络线所在标段的承包商负责施工,同时与承包商协商变更后的互通式立交部分合同价款。 问题: 1.背景资料所提变更属于哪种类型变更? 2.发包人对原设计进行变更时的处理程序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1713. 背景资料: 某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桥址处地质为软岩层,设计深度为2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施工单位制定了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检验内容和实测项目如下: (1)终孔和清孔后的孔位、孔形、孔径、倾斜度、泥浆相对密度。 (2)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配合比。 (3)凿除桩头混凝土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4)需嵌入柱身的锚固钢筋长度。 问题: 1.请指出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的缺项部分。 2.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检测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请指出钻孔桩常见质量控制点。
1714. 背景资料: 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砂类土居多,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8.5m,基层为石灰稳定砂砾,面层为8cm的沥青混凝土。路基施工正好赶上雨季,施工前,施工方做了如下准备工作:①对选择的雨期施工地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编制了实施性的雨期施工组织计划。②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③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期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④储备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 路堤填筑时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水平分层填筑,每层保证0.3%的排水横坡。在已填路堤路肩处,应采取设置纵向临时挡水土埂、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和排水槽等措施,引排雨水至排水系统。 开挖路堑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开挖路堑挖至路床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季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压实。 问题: 1.该公路是否可以在雨季进行路基施工? 2.施工方做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3.指出路堤填筑和路堑开挖施工存在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1715. 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施工改造工程,其结构为二灰土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为当年5月—11月底。 由于施工干扰因素多,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项目部提前进行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施工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资料交接。 (2)设计交桩及导线点复测。 (3)图纸复核。 (4)现场核对设计文件。 (5)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补充必要的现场调查资料。 (6)划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 (7)建立控制测量网。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项目部在甲地设置了拌合站。为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夜间运输,白天施工。检查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强度值偏低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依据施工方案进行了现场试测,试验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平整度、压实度、弯沉值,自检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进行动态调整;完工后依据进度计划、调整资料对施工进行总结。 问题: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充分吗?如不充分,还应补充哪些? 4.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予以补充。
1716. 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交通荷载等级为重交通。路面结构从上而下为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基层与底基层采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面层采用滑模机械铺筑。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在基层施工中,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上限取6%的水泥剂量,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铺筑,基层厚度30cm,分两层铺筑,两层施工要求在同一天完成。 事件二:面层施工中,水泥混凝土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每批量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检测中发现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部分指标不达标。粗集料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细集料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机制砂,粗细集料质量不低于Ⅱ级的要求。 问题: 1.该底基层的拌合设备有哪些?底基层还可采用什么施工方法? 2.改正施工单位在事件一中的错误做法。 3.指出施工单位在事件二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4.摊铺该路面面层的基准线布设应满足哪些规定?
1717.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三级公路一合同段路基施工,其中,K12+000~K12+300 一段为填方路基,填料采用黏质粉土(细粒土),路段地面纵坡2%左右,填方高度约4m。填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分层填筑,振动压路机碾压。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组织各项作业均衡进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挖、装、运、卸、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填至规定高度,在路基压实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采用灌砂法测定现场密度,测试的6个测点的干重度见下表,在室内击实试验的最大干重度为19.70kN/m^3,要求压实度为94%。 [2596_13.gif] 问题: 1.计算6个测点的压实度。 2.对K12+000~K12+300段路基填筑宜采用什么方法? 3.对K12+000~K12+300段路基的压实度检测,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171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高速公路施工,K5+840处有一座高架桥,高架桥位于三面环山的山间谷地,起点桩号为K5+596.46,终点里程为K6+083.54,全长487.08m。起 点接隧道。本桥共30条系梁,尺寸为7.78m×1.0m×1.2m。承台共6个,均位于0号台,承台尺寸为5.4m×2.2m×2.0m。承台的施工工艺如图所示。 [2596_21.gif] 承台施工前,项目部准备了混凝土试模、钢卷尺、水准仪、全站仪等现场试验仪器。 承台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搅拌机集中拌和,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按分层施工的方法施工。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先高速旋转20~30s,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测试,坍落度测试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时采用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1m。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浇筑新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后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下落高差大于2.0m时,设立溜槽,溜槽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大于1m。整个浇筑工程均需监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旁站监督,不定时地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按规定制作试件,并作好施工记录。 问题: 1.写出工序A的名称。 2.补充项目部还应准备的现场试验仪器。 3.指出混凝土浇筑中的错误并改正。 4.基坑排水还有哪些方法?
1719. 背景资料: 某大桥主跨为20×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合同总价为18700万元,合同工期2年。大桥桥址处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黏土、砂砾石、泥岩,主墩基础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设计深度为40m,采用回转钻进施工法钻孔,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装,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项目经理部加强施工现场生产要素管理,对施工机械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设立了安全机构,配备了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该桥所用的砂、碎石等地材由施工单位通过媒体以公告的方式邀请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并且按招标和定标两步骤确定供应商。为确保材料质量,工地试验室对供应商送至项目部的砂、碎石进行了取样试验,质量满足要求后确定了地材供应商。 问题: 1.请指出钻孔桩常见质量控制点。 2.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导管的使用与安放应注意哪些事项? 3.预应力施工对张拉机具的使用有哪些要求?张拉过程中如出现断丝、滑丝,应做如何处理? 4.如何选择施工机械?简述选择施工机械的原则。 5.本项目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是否符合《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如不符合则指出正确配备数量,并说明配备标准。 6.砂、碎石等地材的招标方式、招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若不符合规定,请给出正确的做法。工地试验用的砂、碎石取样试验方式有何不妥?
1720. 背景资料: 1996年10月29日,某市某施工单位在路基碾压作业中,因压路机驾驶员操作失误,致使压路机整体倾翻,造成1人死亡。事故发生经过如下:某市某道路施工单位承担205国道路基碾压施工任务。1996年10月29日,压路机驾驶员李某驾驶CA25型轮胎压路机在执行碾压过程中,倒车时太靠近路基边沿致使压路机发生倾斜,李某惊慌失措,操作失误,造成压路机整体倾翻。李某来不及跳车被压在压路机下,当即死亡。 问题: 1.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2.分析事故的主要责任。 3.提出事故的预防对策。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