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810.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桥梁工程。该桥跨越山区季节性流水沟谷,上部结构为三跨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力式U形桥台,基础均采用扩大基础;桥面铺装自下而上为8cm厚的钢筋混凝土整平层+防水层+粘层+7cm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桥面设计高程为99.630m。桥梁立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2595_31.gif]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内容一:根据该桥结构特点,施工时,在墩柱与上部结构衔接处(即梁底曲面变弯处)设置施工缝。 内容二:上部结构采用碗扣式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地形特点及施工便道布置情况,采用杂土对沟谷一次性进行回填,回填后经整平碾压,场地高程为90.180m,并在其上进行支架搭设施工,支架立柱放置于20cm×20cm的楞木上。支架搭设完成后,项目部立即按施工方案要求的预压荷载对支架采用土袋进行堆载预压,期间遇较长时间大雨,场地积水。项目部对支架预压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各点的沉降量均超过规范规定,导致预压失败。此后,项目部采取了相应整改措施,并严格按规范规定重新开展支架施工与预压工作。 问题: 1.写出图中构件A的名称。 2.根据图判断,按桥梁结构特点,该桥梁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型桥梁的主要受力特点。 3.施工方案内容一中,在浇筑桥梁上部结构时,施工缝应如何处理? 4.根据施工方案内容二,列式计算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应搭设满堂支架的最大高度;根据计算结果,该支架施工方案是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5.试分析项目部支架预压失败的可能原因。项目部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支架顺利预压成功?
811.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城镇道路改扩建工程,全长2km,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原机动车道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2)原机动车道两侧加宽、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3)新建钢结构人行天桥一座,横跨原机动车道及新建非机动车道钢制箱梁总重68t,一次整体吊装。人行天桥桩基共设计12根钻孔灌注桩。改扩建道路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2595_19.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 情况一:项目部将原已获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部署:“非机动车道(双侧)→人行道(双侧)→钻孔灌注桩→原机动车道加铺”改为:“钻孔灌注桩→非机动车道(双侧)→人行道(双侧)→原机动车道加铺”。 情况二:项目部编制了钢结构人行天桥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申请开工,被总监理工程师退回。 情况三:专项施工方案中,钢梁安装前对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情况四:原机动车道上①、②桩施工要求不中断交通,夜间22:00一次日5:00封闭原机动车道,此时间段机动车从新建非机动车道通行。 问题: 1.情况一中,项目部改变施工部署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2.写出情况二中专项施工方案被退回的原因。 3.补充情况三中钢箱梁安装前受力验算还缺哪些内容。 4.情况四中,根据项目部施工部署及交通组织情况如何合理安排①~⑫号桩施工。
814. 背景资料: 某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主要内容为:主线高架桥梁、匝道桥梁、挡土墙及引道,如图所示。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边防撞护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595_30.gif] 施工期间发生如下情况: 情况一: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会同监理工程师,根据《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等确定和划分了本工程的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 情况二:在施工安排时,项目部认为主线与匝道交叉部位及交叉口以东主线和匝道并行部位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主要施工内容有:匝道基础及下部结构、匝道上部结构、主线基础及下部结构(含B匝道BZ墩)、主线上部结构。在施工期间需要多次组织交通导行,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项目部经仔细分析确认施工顺序如下所示。施工作业流程:①→交通导行→②→交通导行→③→交通导行→④ 另外项目部配置了边防撞护栏定型组合钢模板,每次可浇筑边防撞护栏长度200m,每4d可周转一次。在上部结构基本完成后开始施工边防撞护栏,直至施工完成。 问题: 1.情况一中,本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工程有哪些? 2.指出钻孔灌注桩验收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施工作业流程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哪项施工内容? 4.情况二中,边防撞护栏的连续施工至少需要多少天(列式分步计算)?
817.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长1.2km的城镇道路大修工程,现状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沉陷、碎裂部分进行处理;局部加铺网孔尺寸10mm的玻纤网以减少对新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拉毛后加铺40mm厚的AC-13沥青混凝土面层,道路平面如图所示。机动车道下方有一条DN800mm的污水干线,垂直于干线有一根DN500mm的混凝土污水支线管接入,由于污水支线管不能满足排放量要求,拟在原位更新为DN600mm的污水管,更换长度50m,如图中所示2号~2'号井段。 项目部在处理破损路面时发现挖补深度介于50~150mm之间,拟用沥青混凝土一次补平。在采购玻纤网时被告知网孔尺寸10mm的玻纤网缺货,拟变更为网孔尺寸20mm的玻纤网。交通部门批准的交通导行方案要求:施工时间为夜间22:30一次日5:30,不断路施工。为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每日5:30前恢复交通,项目部拟提前一天采用机械洒布乳化沥青(用量0.8L/m^2),为第2天沥青面层摊铺创造条件。 [2595_32.gif] 项目部调查发现:2号~2'号井段管道埋深约3.5m,该深度土质为砂卵石;路面下穿越有电信、电力管道(埋深均小于1m),2'号井处具备工作井施工条件,污水干线夜间水量小且稳定,支管接入时不需导水。2号~2'号井段施工时将结合现场条件,项目部拟从开槽法、内衬法、破管外挤法及定向钻法这四种工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施工。 在对2号井内进行扩孔接管作业之前,项目部编制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并经过审批;作业人员下井前打开上、下游检查井通风,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测后未发现有毒气体超标;在打开的检查井周边摆放了反光锥桶。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检测人员带着气体检测设备离开了现场,此后两名作业人员均穿戴防护设备下井施工,由于施工时扰动了井底沉积物,有毒气体逸出,造成作业人员中毒,虽救助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了项目部安全管理的漏洞,监理因此开出停工整顿通知。 问题: 1.指出项目部破损路面处理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2.指出项目部玻纤网更换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改正项目部为加快施工速度所采取的措施中的错误。 4.管道敷设的四种管道施工方法中哪种方法最适合本工程?分别简述其他三种方法不适合的主要原因。 5.针对管道施工时发生的事故,补充项目部在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818.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快速路的跨河桥梁,该桥由主桥、南引桥和北引桥组成,分东、西双幅分离式结构,主桥中跨下为通航航道,施工期间航道不中断。主桥的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跨径组合为75m+120m+75m;南、北引桥的上部结构均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0m×3片/跨)×5跨;下部结构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重力式U形桥台;桥面系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桥宽35m,横断面布置采用0.5m(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3m(中分带)+0.5m(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河床地质自上而下为3m厚的淤泥质黏土层、5m厚的砂土层、2m厚的砂层、6m厚的卵砾石层等;河道最高水位(含浪高)高程为19.5m,水流流速为1.8m/s。桥梁立面布置如图所示: [2595_34.gif]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内容一:根据主桥结构特点及河道通航要求,拟定主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为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工时将主桥上部结构划分成⓪、①、②、③等施工区段, 其中施工区段⓪的长度为14m,施工区段①每段施工长度为4m,采用同步对称施工原则组织施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区段划分如上图所示。 内容二:由于河道有通航要求,在通航孔施工期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通航安全。 内容三:根据桥位地质、水文、环境保护、通航要求等情况,拟定主桥水中承台的围堰施工方案,并确定了围堰的顶面高程。 问题: 1.列式计算该桥多孔跨径总长;根据计算结果指出该桥所属的桥梁分类。 2.施工方案内容一中,分别写出主桥上部结构连续刚构及施工区段②最适宜的施工方法;列式计算每个主桥墩上部结构的施工次数(施工区段③除外)。 3.结合图示及施工方案内容一,指出主桥“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先后合龙的顺序(用“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及箭头“→”作答;当同时施工时,请将相应名称并列排列);指出施工区段③的施工时间应选择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 4.施工方案内容二中,在通航孔施工期间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5.施工方案内容三中,指出主桥墩承台施工最适宜的围堰类型;围堰高程至少应为多少米?
820.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乡接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桥工程,该高架桥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mm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m+49m+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形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钻孔灌注桩。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4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2595_26.gif] 问题: 1.写出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自箱梁钢筋验收完成到落架结束,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法)。 2.编写“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后的合格判定标准是什么? 4.项目部在支架地基预压方案中,还有哪些因素应进入预压荷载计算? 5.该项目中除了“DN500mm自来水管道,光纤线缆保护方案”和“预应力张拉专项方案”以外还有哪些内容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畴却未上报专项方案的,请补充。 6.项目部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4位专家对两个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的结果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