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08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座城市桥梁工程,主桥上部结构跨径组合为3×(3×30)m连续箱梁,桥梁中心桩号为K10+500,桥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柱,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一个墩柱及基础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624115_4.gif] 经过现场地质调查,发现K10+450~K10+550段地表以淤泥质土为主,厚度2~4m,钻孔灌注桩机无法进入,且处理难度大,故项目部决定该段落桩基改为人工挖孔桩施工。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召开动员会,并对现场施工员进行了口头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第一根桩成孔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按照规定安装了钢筋笼,利用氧气瓶对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进行试压,被监理制止施工单位之后规范了导管的检验方法,对导管进行了A和B试验,未发现异常。 事件二:在吊入钢筋骨架与导管后,施工单位检查了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测得沉淀厚度为280mm,施工单位在进行了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 问题: 1.计算说明共多少根桩需要改为人工挖孔桩施工; 2.指出开工前项目经理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3.事件一中监理制止施工单位的理由是什么?并给出A、B试验名称。 4.请说明施工单位检查泥浆性能指标有哪些,并说明孔底沉淀厚度是否满足后续灌注混凝土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2089. 背景资料: 某市新建城市次干道,次干道南侧下设市政综合管廊,全长3.5km。综合管廊为双仓,热力舱净尺寸为2.0×2.4m,给水舱为2.5×2.4m。综合管廊内敷设DN200mm热力管道、DN300mm再生水管道、DN200mm给水管道、DN200mm污水管道。热力管道和给水管道敷设在热力舱,再生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同舱敷设在给水舱。 横断面图如图5-11所示。 [627296_7.gif]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明确了下列事项: (1)为加快施工进度,综合管廊施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长2.5km采用现浇法施工,第二阶段1km采用预制拼装,确定了综合管廊的主体施工流程。此外,还包括监控与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综合管廊附属设施的施工。 (2)现浇段综合管廊纵向每隔25m设置一道变形缝,按照变形缝分仓浇筑。 (3)对已预制好的综合管廊进行相应的标识,构件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施工单位仅对管廊顶部最上一层回填土进行了压实度检测,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认为回填质量不合格,要求项目部暂停施工。 1.根据背景材料写出图5-11中管道A、B、C、D的名称。 2.施工方案(1)中,综合管廊附属设施还包括哪些内容? 3.列式计算本工程现浇综合管廊施工需要多少道变形缝。(管廊起终不算) 4.预制综合管廊应标明哪些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