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052.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的下穿隧道工程,长170m,为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顶板厚500mm,侧墙厚600mm,底板厚800mm,采用不放坡明挖法分仓施工,标准段每仓长度16.2m,仓间留设后浇带。 施工场地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5m处,基坑拟采用φ700mm钻孔灌注桩围护配合单排水泥土搅拌桩帷幕,基坑设中柱及2道钢支撑,坑外管井降水,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主体结构设计断面如图3所示。 [552141_4.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对管线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改移,且地下水位较高、渗透性较强,单排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 事件二:隧道结构施工时,在高度方向上拟分两次进行,施工缝设置在底板上方300mm处,项目技术负责人认为该施工缝位置无法满足受力体系转换要求,重新规划了施工缝的位置。 事件三:基坑开挖过程中,项目部对现场管线进行了保护,并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会同监测单位对基坑进行了监测,应测项目包括:灌注桩顶部水平位移和灌注桩顶部竖向位移等。 事件四:隧道结构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并严格控制基坑回填施工质量。 【问题】 1.写出隧道后浇带的防水施工要点;分别写出灌注桩围护结构的优点和钢结构支撑的优点。 2.事件一中,(1)写出水泥土搅拌桩的优点;(2)截水帷幕应该变更成哪种形式?简述理由。 3.事件二中,写出重新规划的施工缝位置要求;本工程的第二道钢支撑何时拆除? 4.事件三中,基坑开挖过程中,项目部对现场管线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补全基坑的应测项目。 5.事件四中,写出基坑回填施工质量验收的主控项目。
2053.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道路全长2.5km,原路面宽度20m。现况路面处理后进行加宽,设计加宽后路面宽度为40m,加宽道路垫层为级配砂砾,基层为二灰稳定碎石,下、中面层为AC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为SMA沥青混合料。道路加宽横断面布置如图1所示。 [551755_1.gif] 开工前,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因现场条件限制,采用高液限粉土作为新路基填料,项目部先行施工了试验段。新路基正式施工前,项目部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此后按照新路基设计宽度分层填筑、逐层压实至旧路基顶面标高,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含水率加以重点控制。 事件二:新路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压实从原路面向加宽路面方向进行,在72h内碾压成型,此后进行养护。 事件三:沥青面层施工阶段,项目部有钢轮压路机、梅花碾冲击压路机、羊足碾压路机、振动压路机、重型轮胎压路机、夯锤压实机械可供选用。沥青下面层施工顺序如下:洒布A→路面纵向、横向接缝处理→摊铺沥青混合料→压实成型→开放交通。 【问题】 1.项目部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应依据何种方案进行?该方案需经哪些部门审批? 2.事件一中,采用高液限粉土作路基填料应配合何种改善措施?写出对路基含水率的要求。 3.补充、改正事件一的缺漏和错误之处,并写出新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 4.事件二中,改正新路基层施工的错误之处,并写出基层养护的方法、时间及要求。 5.事件三中,下面层和上面层复压阶段的压实应分别选用何种压实机械?补充下面层施工中A的名称,并分别写出“纵向、横向接缝处理”的具体工法。
2054. 【背景资料】 甲公司承建城市雨水管道工程,新建雨水管采用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内径800mm,壁厚100mm,沿路敷设,管道所处土质为湿陷性黄土;施工段共5个检查井,相邻检查井井口中心线的间距均为100m。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如图4-1所示,1#检查井剖面图如图4-2所示,5个检查井除井高外其余尺寸均相同。 [552254_5.gif] [552339_6.gif] 雨水管道开槽施工时,因沟槽底部开挖宽度无设计要求,项目部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管材类型及接口方式等因素确定了管道沟槽底部一侧的工作面宽度为500mm,沟槽边坡坡度为1:0.5。由于施工场地受限及环境保护要求,沟槽开挖土方必须外运,土方外运量根据表4《土方体积换算系数表》估算。外运用土方车辆容量为10m3/车·次,外运单价为100元/车·次。 [552426_7.gif] 沟槽施工完成后,项目部采用起重机下管,并进行后续管道安装、回填工作。 【问题】 1.分别列式计算1#检查井和5#检查井的开挖深度。 2.写出确定管道沟槽边坡坡度的主要依据,列式计算管道沟槽开挖土方量(天然密实体积)及土方外运的直接成本(不考虑检查井等构筑物、纵断面坡度变化对土方量估算值的影响,开挖深度取1#井深度)。 3.起重机下管阶段,除了保证沟槽上下联络信号畅通外,还应有哪些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4.本工程雨水管道在回填前是否需要做严密性试验?我国还有哪些地区的土质,施工雨水管道回填前必须做严密性试验?
2055.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市政桥梁工程,跨径布置为30m+40m+30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箱梁(单箱双室等截面),梁高为2m,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箱梁施工支架采用满堂盘扣式支架,支架由立杆、横杆、斜杆、连接盘等组成。桥梁支架立面示意图如图2-1所示,桥梁支架横断面示意图如图2-2所示。 [551957_2.gif] [552023_3.gif]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编制了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如下内容:设置了施工预拱度;对支架强度进行计算,考虑了模板荷载、支架自重和箱梁钢筋混凝土的自重;核定地基承载力;对支架搭设范围的地面进行了两方面处理。 事件二:搭设支架时,支架扫地杆与立杆底托底面距离为60cm。为了方便施工人员上下通行,施工单位在支架旁搭设了人员安全应急通道,为保证通道的稳定,将通道与支架三处紧固连接。 事件三:支架搭设完毕后,施工单位进行了支架预压。40m跨径上部结构混凝土箱梁支架承受的计算自重荷载为2500t、计算最大施工荷载2800t,分三次加载。 事件四:40m梁支架纵向立面布置(A、B、C段)如图2-1所示。箱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了以下工序:①拆除箱梁侧模板;②拆除箱梁底模板;③拆除箱梁盘扣支架;④张拉预应力钢绞线。 事件五:支架拆除过程中发生了脚手板晃动导致患有眩晕症的架子工坠落至地面的事故。 【问题】 1.事件一中,(1)施工预拱度设置应考虑哪些因素?(2)补充支架强度计算时还应考虑的荷载,并写出支架设计中除强度外还应验算的内容。(3)对支架搭设范围的地面应进行哪两方面处理?写出地基处理的范围。 2.指出事件二中的错误做法,并写出正确做法。 3.事件三中,写出支架预压的目的以及三次加载各次的荷载值。 4.事件四中,写出①、②、③、④工序的正确排序(用序号①~④及“→”表示)和拆除40m梁支架A、B、C段的正确顺序,并指出“②拆除箱梁底模板”工序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5.事件五中,从安全技术角度应如何避免事故发生?并写出支架拆除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