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1961.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金属矿山井底车场施工任务。合同约定:井底车场施工的运输、供电、通风等辅助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工程材料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根据该矿井井底车场巷道的关系,编制了井底车场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图3所示。 [541838_7.gif] 工程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在主井联络巷D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一次爆破,由于工作面围岩硬度突然变大,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偏差较大,造成掘进作业困难,施工单位调整了爆破设计方案,导致D工作延误5d,增加了费用支出5万元。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显示,泵房及变电所工程E的工作面围岩稳定性较差,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工期,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导致部分围岩冒落,E工作延误25d,增加了施工成本15万元。 事件3:大型设备换装硐室J施工时,由于通风系统故障导致通风能力不足,使得施工进度拖延,因解决通风问题延误工期10d,多支出费用10万元。又因施工单位工程材料准备不足,导致J工作延误5d。 【问题】 1.计算图2所示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总工期,并指出关键线路。 2.确定事件1~3发生后的总工期及关键线路,说明各事件对总工期的影响。 3.针对所发生的事件,分别说明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和费用补偿,并说明理由。 4.为保证合同工期,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组织管理措施?
1962.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矿井井底车场的施工任务,合同工期为12个月。施工单位根据该矿井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的关系,编制了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并组织了3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各施工队伍的施工内容分别为:甲队A、C、H;乙队B、E、M、N;丙队D、G、J。 [535553_3.gif] 图1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图(单位:月) 工程施工进行3个月后,施工单位发现井下巷道工作面涌水较大,向建设单位建议在井底车场增加临时水仓及泵房,该工作名称为K,工期为2个月;工作K必须安排在工作D和E都完成后才能开始,并应尽早组织施工。建设单位同意增加设置临时水仓及泵房,但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确保合同工期不变。 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意见,及时调整了施工安排,由乙队承担临时水仓及泵房工作K的施工,安排在工作D、E结束后开始,K完成后再进行工作M的施工。该施工安排及时报送给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据此安排还提出了补偿新增工作K的费用和延长工程工期的索赔。 【问题】 1.确定施工单位编制的原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施工安排中应优先确保哪个施工队伍的施工?为什么? 2.增加临时水仓及泵房工作后,按照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该工程的工期将是多少?需要优先确保哪个施工队伍的施工? 3.监理单位能否同意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为什么? 4.施工单位应当如何合理安排工作K的施工?由此能获得哪些补偿?
1966. 【背景资料】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井田中央布置有主井和副井,风井位于井田边界,主井井筒净直径5.5m、深度450m,副井井筒净直径6.5m、深度463m,井底车场为卧式环形车场。某施工单位中标承担该矿井主、副井井筒,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工程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安排:主井井筒先于副井井筒3个月开工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同时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主井井筒进行临时改绞,改绞完成后副井井筒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井筒装备完成后,主井井筒进行永久装备。 (2)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矿井工业场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井底车场主、副井出车方向为南北方向。主副井井筒施工准备期间,地面需要布置临时设施、施工单位临时办公和生活建筑等。矿井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部分如图2所示该施工组织设计报送审批时,审批意见认为施工安排合理,但施工布置存在问题,并且未布置临时压风机房,要求进行完善。 [550805_13.gif]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主井井筒先于副井井筒3个月开工的安排有哪些优点? 2.用文字表述施工场地布置存在的问题或给出正确的布置。 3.临时压风机房的布置要点有哪些? 4.主井井筒临时改绞,井内需要布置的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哪些?
1967.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山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内容包括边界回风立井和井下2000m回风大巷。井筒净直径7.5m,井深560m;井检孔资料显示井筒在300m以下有2个含水层,每个含水层预计涌水量约9m³/h。 施工单位编制的井筒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如下:提升采用1台JKZ-2.8/15.5凿井提升机配1个5m³吊桶;凿岩采用1台FJD6型伞钻配YGZ-70型凿岩机,炮眼深度4m;出矸采用1台HZ-10型中心回转抓岩机;砌壁采用YJM型整体金属模板,高度4m;井筒排水在吊盘上布置1台MD46-80×6型卧泵;压风管路和供水管路采用双滚筒凿井绞车联合悬吊,排水卧泵动力电缆和放炮电缆采用一台单滚筒凿井绞车联合悬吊。 井筒开工前,施工单位考虑到该井筒含水层涌水量较小,并未安装排水泵及管路。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井筒施工进入基岩段掘进放炮后,出矸发现矸石内有未爆的雷管和炸药,工作面有部分完好的炮眼封泥和连线,施工单位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了处理,确保了井筒的正常施工。 事件2:井筒施工至260m时,工作面发生30m³/h突水。经建设单位同意,施工单位采取排水、注浆措施通过该含水层。施工单位从邻近项目部调来水泵并安装,用时3d,增加费用20万元;井筒排水用时8d,增加费用50万元;注浆堵水用时15d,增加费用300万元。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和工期索赔。 事件3:井筒施工通过300m以下含水层时,井壁淋水8m³/h,在金属模板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麻面。 【问题】 1.纠正施工单位编制的井筒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 2.从现场爆破装药连线操作工艺上分析产生事件1的主要原因。 3.事件2中,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提出的费用和工期索赔各为多少? 4.事件3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96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揽的一新建矿井主、副井井筒、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工程,井底车场布置如图1-1所示。井底车场消防器材库硐室设计断面如图1-2所示,永久支护为锚杆锚索挂网喷浆联合支护。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主、副井井筒同时到底,尽快进行短路贯通,贯通后主井井筒进行临时改绞,改绞完毕后副井井筒进行永久装备,期间要尽快完成副井系统主要硐室的施工,以确保副井正常移交使用,提高矿井建设期间的抗灾能力。依据设计井底车场硐室需要在壁后注浆完成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 [550418_11.gif] [550441_12.gif] 施工期间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井底车场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检查发现井底车场安排了4个施工队,已完成的工程及进度如图1-1填充部分所示,短路贯通工程工期滞后。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原主、副井短路贯通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快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的施工速度,尽快形成副井永久装备系统及相关生产系统。 事件二:井底车场巷道施工完毕进入外水仓施工时,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编制探水注浆方案,并制定水灾事故避灾路线。 问题 1.给出图1-2中1~3的名称和消防器材库所含分部工程的数量。 2.根据事件一,给出主、副井井简短路贯通路线上相关巷道及硐室的名称。 3.根据事件一,给出临时改绞后副井永久装备完成前需尽快施工完成的副井永久装备系统主要硐室的名称。 4.针对事件二,给出外水仓施工期间发生水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1969. 【背景资料】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主、副井井筒位于同一工业广场内,主井井筒采用临时井架凿井,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井筒基岩段预计涌水量8m³/h。主、副井并筒冻结及掘砌施工由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施工单位编制的矿井施工组织方案为:主、副井井简交错开工,错开时间3个月;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 在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资料未注明的含水层,该含水层涌水量达20m³/h。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了采用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需增加费用15万元。该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施工单位完成了含水层段的掘砌工作,但造成工期延误2个月。事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补偿费用15万元和延长工期2个月的索赔。主井井筒在通过含水基岩层后,按原掘进速度正常施工;副井井筒施工进度正常。为实现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施工单位及时调整了施工组织方案。 【问题】 1.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具有哪些优缺点? 2.确定该矿井主、副井井筒的合理开工顺序,并说明该开工顺序的优点。 3.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强排水方法通过含水层对施工单位及其井筒施工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5.为保证主、副井两井同时到底,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主井井筒的施工组织方案?
1971. 【背景资料】 某矿山选煤厂主厂房、机电设备安装及配套设施施工项目公开招标。招标文件的部分内容如下: ①项目评标办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②施工单位应对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有异议的,应在招标文件发出15日内提出,否则招标人拒绝回复; ③招标人不组织项目现场踏勘。 经评标委员会推荐,建设单位确定第一中标候选人施工单位A中标,并与之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为1958万元,合同工期14个月。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一批工程材料提前运抵现场,经进场检查后入库存放。材料使用前,施工单位A再次对材料进行检验,发现部分材料质量存在缺陷。为此,施工单位A要求建设单位重新购置该部分材料并支付材料检验费。 事件2:按照合同约定,施工单位A组织对筛分设备安装工程进行分包,通过招标,施工单位A和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施工单位B中标,施工单位A向施工单位B发出中标通知书并与之签订了分包合同。 事件3:工程进行到第6个月时,施工单位A项目经理因个人原因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施工单位A任命原项目副经理担任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 【问题】 1.逐项说明招标文件中的内容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2.事件1中,施工单位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事件2中,工程分包过程中的哪些做法不妥?说明正确做法。 4.事件3中,施工单位任命的项目经理应具备哪些条件?说明变更项目经理的具体程序。
1972. 【背景资料】 某矿山工程项目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招标。招标文件中载明:投标截止时间为5月19日11:00,开标时间为5月20日14:00;资质等级要求为省外企业有一级以上资质,省内企业为二级以上资质;招标文件还附有最高投标限价和最低投标限价。六家施工企业A、B、C、D、E和F通过资格预审,并购买了招标文件。 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原定6名成员,其中经济、技术专家4名,建设单位人员1名,公证员1名。在由当地招标主管部门领导主持的开标会议中,专家对委员会的组成等问题提出质疑;随后,会议按规定重新组建了评标委员会,并重新开始开标评标会议。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A企业的标书中另附有一份改进设计方案及其报价;D联合体中一施工企业已退出;E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了降价补充说明。评标委员会认定D的标书为废标。经评标,确定B、C为中标候选人。 5月22日,建设单位与B施工企业就价格问题进行协商,要求B施工企业降低投标报价;当日,B施工企业同意在原投标报价的基础上优惠5%后,被确定为中标人。建设单位随即向B施工企业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通知了其他投标企业。5月25日,签订施工合同。 【问题】 1.招标文件的内容有何不妥?说明理由。 2.指出原评标委员会及开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3.A、E企业分别采用了何种投标策略? 4.确定B企业为中标候选人到中标人的过程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有何不妥?说明理由。
1973.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拟建一矿井井筒,该井筒设计净直径4.5m,井深682m。招标文件提供的井筒检查孔地质资料表明:井筒基岩段614m有两个含水层:井深342~422m段有断层破碎带,涌水量较大;井深436~447m段为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筒围岩以泥岩和胶结不好的破碎砂岩等弱稳定岩层为主,部分为中等稳定的砂岩、泥质砂岩。整个项目工期安排紧。 招标文件发出后,建设单位考虑到井筒涌水的风险,开标前12d发出补充函,要求:(1)井筒验收的漏水量不得超过规范要求;(2)在无其他质量问题的条件下,如井筒漏水量每增加1m³/h,罚款50万;每减少1m³/h则奖励20万;延迟3d开标,以便投标单位完成补充说明。该井筒项目有3家投标单位提交了投标文件,开标时发现各投标文件对井筒涌水和补充函的处理各有不同: (1)关于井筒治水方案,A单位采用工作面预注浆;B单位对破碎带采用地面注浆,砂岩含水层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方案;C单位则采用单一的地面预注浆。 (2)关于排水方案,A单位采用风动潜水泵排水方案;B单位采用吊泵排水的方案;C单位采用吊桶加风动潜水泵排水,另配卧泵及相应排水系统方案。 (3)对于建设单位提高井筒漏水量质量标准和加强处罚的规定,A单位因无法承受建设单位的奖罚要求,采取了“本项目存在风险,决定以项目总价增加5%作为风险费”的办法;B单位在工程费中增加了“为避免涌水引起的风险,增加措施费80万”;C单位则提高了原井筒排水设备风险费(10万),并要求将地面预注浆工程分包给专业注浆单位,另增加壁后注浆风险处理费(20万),总计30万作为井筒涌水的风险费用。 最终评标委员会在指正了各投标单位不合理做法的基础上,确定C单位中标。 C单位修正了投标文件中不合理的内容,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合同,并经建设单位同意,对井筒注浆施工分包,要求注浆后的井筒漏水量不得超过5m³/h。 在项目实施中,井筒施工到破碎带附近时,抓岩机的抓斗在转向吊桶时突然甩落一块较大的岩块,砸伤一名工作面工人。检查发现抓岩机及抓斗设备均完好。 【问题】 1.分析比较三家投标单位的注浆堵水、排水施工与组织措施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2.该井筒施工项目中,存在哪些风险内容?风险费的计价有何规定?说明各投标单位考虑风险费用内容的合理与不合理地方。 3.指出A单位应怎样正确应对招标补充函的要求。对于建设单位提高井筒漏水量标准的要求,C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4.分析井筒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说明施工单位可能有哪些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可以采取什么风险转移策略来减少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
1974. 【背景资料】 某矿业工程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施工招标。A、B、C、D、E、F、G7家施工单位通过了资格预审并参与项目投标。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施工单位A根据设计图纸复核工程量清单时发现,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某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与设计图纸不符;施工单位B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在不提高总价的前提下,对前期工程和工程量可能减少的某些清单项目适度提高了综合单价。7家施工单位均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按要求提交了投标文件。 开标评标时发现:施工单位C的投标文件有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投标函的单位印章上是被授权人的签字;施工单位D的投标工期比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长20天;施工单位E投标文件中的总价金额汇总有误。 经评标委员会评审,确定施工单位F、G为中标候选人。建设单位分别与中标候选人进行了谈判,要求重新报价,并表示将选择最终报价较低的单位为中标人。 经过谈判,施工单位F中标。双方按投标报价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又按照谈判后最终报价签订了实际履行协议。 【问题】 1.施工单位A对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哪些处理方法? 2.施工单位B的不平衡报价策略哪些是合理的?说明理由。 3.分别指出施工单位C、D、E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4.建设单位违反了招标投标有关法规的哪些具体规定?
1975. 【背景资料】 某矿业公司立井井筒设计深度850m,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公开招标。地质资料显示该井筒表土层厚度25m,无流砂;基岩段最大涌水量30m³/h。招标人编制的招标文件的内容包括:投标人须知、合同主要条款、投标文件格式、技术条款、设计图纸、投标相关的辅助资料、当地准入条件要求和准入备案资料等。在招标投标及后续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有5家施工企业购买了招标文件,其中A、B、E为本省施工企业,C、D为外省施工企业。为便于外省施工企业了解工程现场环境,招标人分别组织C、D进行了现场踏勘。 事件2:5家施工企业中,只有A就招标文件提出了3个问题,招标人逐一进行了回答,并且向A发送了书面答复。 事件3:招标人经过测算,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应控制在8500~9100万元之间,否则按废标处理。 事件4:井筒基岩段施工中,井筒实际最大涌水量50m³/h,施工单位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方式堵水,导致费用增加200万元,工期延误2个月。井筒施工结束验收时,井筒总漏水量为15m³/h,业主要求采用壁后注浆堵水,施工单位增加费用160万元,工期延长1个月。 【问题】 1.本工程的招标文件还缺少哪些主要内容? 2.事件1中招标人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事件2中招标人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事件3中招标人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5.事件4中施工单位能获得的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1976. 【背景资料】 某立井井筒工程施工采用公开招标,井筒设计净直径8m,深度920m,其中表土段600m,冻结法施工,工程估算价1.5亿元人民币。招标文件规定,本工程投标保证金为60万元。 A、B、C、D、E五家施工单位通过了资格预审,并购买了招标文件。五家施工单位均按要求在规定时间提交了投标文件。工程开标后,施工单位A因对工程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决定放弃投标。于是,主动向评标委员会提出书面澄清文件,要求撤销投标文件,并申请退还投标保证金。 经过综合评标,施工单位B中标,随后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为加强施工成本控制,施工单位项目部成立了施工成本管理小组,对该工程施工成本进行认真估算,编制了成本计划并制定了成本控制措施。成本管理小组对工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识别,列出了风险清单,并根据风险特征确定了风险应对措施,其中针对工伤事故风险,采取了3项防范措施:(1)强化安全和规程教育;(2)增加临时支护措施投入;(3)为作业人员购买安全保险。 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井筒深度增加了50m。建设单位决定按施工单位投标书中井筒单价,增加50m的费用对该设计变更进行补偿。 工程施工中,当地突发5.0级地震,造成现场道路和施工用房经济损失32万元,施工单位的一台价值36万元施工设备损坏报废,建设单位采购的工程材料损毁损失23万元,现场清理及恢复施工条件花费16万元,施工人员窝工及设备闲置费用18万元。 【问题】 1.本工程的投标保证金为60万元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评标委员会是否应受理施工单位A的书面澄清文件?招标人是否应退还施工单位A的投标保证金?分别说明理由。 3.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4.施工单位B制定的工伤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各属于哪种风险管理策略? 5.建设单位对设计变更的费用补偿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6.针对地震灾害,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各应承担多少损失?列出明细。
197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主井井筒工程,井筒设计深度500m。合同约定分项工程量增减10%以内时,按已有类似工程综合单价调整。建设单位提供了距离该主井井筒40m的普通地质钻孔资料作为井筒检查孔资料,施工单位据此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通过监理审批后组织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在井筒施工到450m深度时发现了井筒地质资料没有揭示的断层,围岩破碎严重,施工过程中出现有局部岩帮冒落的情况,原锚杆支护井壁的设针方案达不到支护效果,施工单位口头提出要求变更支护方案。 事件2:在继续掘进前,施工单位对断层进行了探水作业,发现含水层涌水量远远大于地质资料提供的井筒涌水量,造成井筒排水费用大幅度增加,井筒施工速度降低,施工单位采取了注浆和更有力的排水措施。同时,设计单位根据断层涌水的影响,决定延深井筒深度,并出具了井筒延深40m的设计变更。 根据事件1和事件2,建设单位同意就井筒涌水量大及设计变更调增合同价款,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应的索赔和调增价款报告。 【问题】 1.事件1中,施工单位要求变更支护方案,监理单位应如何处理?针对该井筒条件和围岩 破碎的情况,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加强支护的措施?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 2.事件1中,施工单位可以进行工程索赔的理由是什么?如何确定相关索赔费用? 3.事件2中,施工单位接到设计变更后,进行索赔的程序是什么? 4.事件2中,井筒延深40m,施工单位应如何进行价款调增?
1979.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就一工业厂房工程编制了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规定该工程投标报价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经过对5家投标单位评标后,确定甲施工单位中标,建设单位与该中标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部分条款约定:本工程采用综合单价计价模式,工程材料预付款为合同金额(扣除措施费和暂列金额)的10%。 在工程投标及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投标过程中,乙施工单位在投标总价基础上下浮5%进行报价,并给出了书面说明。经评标小组核算后,发现该施工单位报的下浮部分包含有不可作业竞争性费用,最后给予废标处理。 事件二:甲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情况为:土石方工程清单工程量420m³,采用放坡开挖,定额工程量650m³,定额单价人工费为8.40元/m³,材料费为12.0元/m³,机械费1.60元/m³。分部分项工程清单费用合计为8200万元,措施费项目清单合计为360万元,其他项目清单合计为120万元(其中:暂列金额为85万元,总包服务费为30万元,计日工费5万元),规费为225.68万元。该工程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5%,利润为5%,增值税为9%。 事件三:甲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编制了详细施工组织设计,经该项目经理审批后报监理审核,组织实施。 事件四: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勘查报告中未显示的大型报废设备基础。经施工单位及时与业主和监理协商,确定以爆破的方式进行拆除,项目部编制了拆除爆破方案。实施后发生费用12万元,考虑管理费及利润等综合费用为14.4万元,工期拖延7天,甲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建设单位递交了索赔报告。 【问题】 1.事件一中,评标小组的做法是否合理?不可作业为竞争性费用项目分别是什么? 2.事件二中,甲施工单位所报的土方开挖分项工程综合单价是多少(单位:元/m³)?,中标造价是多少万元?工程预付款金额是多少万元?(需列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请给出正确的做法。 4.事件四中,拆除爆破方案设计应考虑哪些安全允许距离?施工单位的索赔内容有哪些?
1980.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一矿井工程,其中运输大巷2000m。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和水文资料表明,该大巷大部分为中等稳定岩层,属于Ⅲ类围岩,巷道顶板以上、底板以下10m范围内无含水层。巷道要穿越一断层,落差30m,断层附近围岩很容易冒落,属于Ⅴ类围岩。设计该大巷采用锚喷支护,穿越断层地段锚杆间排距缩小为600mm。施工计划月成巷200m。 在运输大巷施工到断层附近时,巷道围岩出现渗水,在掘进开挖半小时后不断发生破碎围岩冒落。施工单位及时提出了巷道穿越断层的措施和支护方案,经过监理和设计单位同意后,实施了该方案,最后巷道安全通过了断层,验收合格。但半年后该运输大巷穿越断层段的两帮出现了变形,喷射混凝土有少量开裂,经检查无明显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了修复。 针对上述事件,施工单位及时提出了索赔。 【问题】 1.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和水文资料及巷道设计有何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及时解决资料准备方面的问题? 2.针对运输大巷穿越断层的情况,施工单位应提出哪些合理技术措施? 3.通常情况下,何时进行该段巷道的中间验收?这种验收属于什么性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其他)的验收?请说明该段巷道验收时应检查和检验的主要内容。 4.施工单位可否对巷道修复工作进行索赔?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