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1941.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矿井的副井井筒工程,该井筒净直径7.0m,井深756m,其中表土厚260m.地质报告显示,井深520m附近有一厚度约为40m的含水层,预计涌水量为30m³/h.设计表土段为钢筋混凝土双层井壁,基岩段为单层混凝土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50.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中,井筒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掘砌段高4.0m,基岩段采用工作面预注浆堵水,钻爆法施工,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施工方式。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冻结表土段施工井筒至54m时,进行了分部工程验收。施工单位送检预留的2组共6块混凝土试件,试件检验报告显示:第一组3个试件抗压强度为52MPa、54MPa、56MPa;第二组3个试件抗压强度为48MPa、58MPa、60MPa。 事件二:井筒施工到530m时,实测涌水量为5m³/h,施工单位采取了加强井内排水的措施,其它井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与普通地层相同。模板拆除后,发现井壁存在蜂窝麻面现象。事件三:井筒施工到610m时,发现围岩破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后,将未施工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调整为C60,施工单位收到书面变更通知,并据此进行了施工。井筒验收3个月后,结算时施工单位提出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调整导致费用增加(含引起的工程损失费)10万元的索赔申请。监理单位认为施工单位确认设计变更后,没有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不予支持。 【问题】 1.该井筒基岩段施工中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模板?模板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2.给出井筒基岩段施工循环图表中主要工序名称(不少于3项),混合作业中可平行的工序有哪些? 3.事件一中混凝土第一组和第二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分别是多少?检验结果是否合格?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二,指出井壁质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及预防措施。 5.针对事件三,监理单位不支持索赔申请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1943. 某中型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一施工单位中标承建该矿井的主井井筒及箕斗装载硐室和井下相关巷道和硐室工程,井筒净直径5.5m、深度560m.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主井先开工,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进行短路贯通,主井临时改绞,改绞完成后安排井下巷道及硐室的施工。项目部编制的井筒施工组织设计显示,基岩段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短段掘砌混合作业。井内施工设备和设施的选型和布置充分考虑施工工艺的需求,选用6臂风动伞钻打眼,炮眼深度4.0m;吊盘上层盘为保护盘;中间盘布置1台HZ-4中心回转抓岩机进行出矸;下层盘布置混凝土分灰器、风动潜水泵及水箱,工作面采用1.5m高组合钢模板砌壁,井底安设卧泵排水:管路采用井壁固定,放炮电缆随安全梯钢丝绳悬吊。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发现井筒施工设备布置存在问题,要求重新进行布置。项目部及时进行了相关调整,纠正了错误,并最终通过了审批。 在井筒施工到底后,主井施工单位通过建设单位协调,其它施工单位积极配合,顺利完成了主副井贯通工作。在对主井井筒进行临时改绞后,及时安排井底车场运输巷道及一些临时工程的施工。地质资料显示该矿井井底车场附近有弱含水层,且岩层的渗透性好,中央变电站施工验收时发现衬砌有渗漏水现象。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对围岩进行注浆封水处理,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了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注浆封水处理的费用和工期索赔申请。 【问题】 1.针对井筒施工设备选型和布置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正确的做法。 2.主井临时改绞,井筒内应布置哪些主要的施工设备或设施? 3.中央变电站防水施工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具体可采用什么检验方法? 4.施工单位提交的索赔申请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1949. 某矿井因为生产接替与通风安全问题需新建一风井井筒,该风井井筒设计净直径6.0m,深度635m,井下马头门为东西方向,地面永久通风机房与永久注浆站布置在井口东西两侧,井下二期工程量为3200m,风井施工到底需进行临时改绞方能满足二期工程施工的需要。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地面永久通风机房在风井与主副井贯通后第三个月底投入使用,永久注浆站在二期工程竣工后第一个月初投入使用。 该风井井筒表土段深度395m,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钻眼爆破法施工。基岩段岩层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组成,井深510~523m为中粒砂岩含水层,预计涌水量26m³/h。施工单位采用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线设备配套方案如下:井筒施工采用1台FJD6型伞钻打眼,炮眼深度4.5m;布置1台HZ-6中心回转抓岩机出渣;选用JKZ-2.8和JKZ-3.0单滚筒提升机各1台配3~5m³吊桶进行提升;采用高度3.0m的YJM系列金属液压模板砌壁;选用1台扬程700m、流量50m³/h的DC50卧泵排水。JKZ-2.8和JKZ-3.0提升机房分别布置在永久主通风机房和永久地面注浆站位置。 井筒基岩段正常施工至506m时,上部井筒漏水量约5m³/h,当天中班打眼放炮后,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加到20m³/h,项目经理立即组织人员调来卧泵,形成井下排水系统后继续施工。达到一个段高后,项目经理布置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截水,并支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入模达0.8m左右开始振捣,按此方法通过了含水层。该段井壁拆模以后,建设单位代表与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一起检查,发现含水层段井壁表面有6处蜂窝麻面,多处孔洞,壁后有多股流水现象。建设单位代表及时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方案研讨会,制定了对这段井壁采取壁后注浆封水加固和抹面处理蜂窝麻面及孔洞的技术处理方案,施工单位及时按此方案进行了处理。 该井筒含水层段施工进尺共69m,技术人员与质检员一起制作了两组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时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均不在现场,现场同条件养护后送交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两组试件28d龄期强度均合格。井筒施工中间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当月69m井壁质量经评定为合格。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方案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理由。提升机应如何合理布置? 2.施工单位针对基岩含水层的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不妥?说明理由。 3.针对井壁出现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处理程序有何不妥?给出合理的处理程序。 4.现场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上存在哪些不妥?井筒中间验收程序上有哪些不妥?分别说明正确的方法。
1950. 某矿建单位施工一半圆拱形巷道,该巷道设计净断面宽4.8m,锚喷支护,每断面布置13根锚杆,间排距800mm×1000mm;锚杆长2.0m。施工计划确定月进尺180m,四六制作业,采用三掘一喷,掘进进尺2.2m。 施工队安排的工序质量检查规定,当日施工完成的内容中抽查一个检查点,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和巷道规格的施工质量内容,每个检查点锚杆选三根,喷射混凝土质量、巷道规格各选三个测点进行检查。 施工队在某月完成了187m巷道掘进、支护施工。监理工程师组织了该月巷道施工质量中间验收工作。验收中,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后在施工队自检资料中选取了8个断面的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包括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检查表各8份作为本次验收数据。其中8份锚杆施工质量检查表格中的主控项目栏均填有锚杆抗拔力、锚杆托盘、锚杆孔深以及巷道净断面尺寸项目;一般项目栏中有锚杆间排距、锚杆外露和锚杆孔方向与井巷轮廓线角度三项。以上各对应项目在每份检查点检查记录栏内分别填明为合格(计有7项合格),没有其他数据,表的下端只有班组质量验收员的签名。另外8份喷射混凝土支护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的填写格式雷同。 因为施工单位不能提供正确的锚杆抗拔力检测数据,故当月锚杆抗拔力质量检查采用现场实测检查。检查抽样12组,实测结果是9组中的所有锚杆均达到设计的90%以上,有若干锚杆的抗拔力可达到设计值的120%,但是另有一组取样5根,其中1根低于90%;而在一个连续区段范围里的另外两组中,每组同样取样5根,两组均有2根低于90%,但两组的平均值均超过设计值的90%。 【问题】 1.施工队安排的工序质量检查有何不妥?说明正确做法。 2.施工单位提供的锚杆支护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上有哪些错误?喷射混凝土支护工序质量检查的主控项目有哪些? 3.验收当月施工单位应有多少份锚杆支护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说明理由。 4.说明当月锚杆抗拔力质量检查的抽查方法。根据抽查结果,分别评价各组锚杆抗拔力质量的合格情况。如有不合格,请根据不合格状况说明相应的质量处理方法。
1952.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的锚喷支护巷道施工任务。该巷道设计锚杆间排距1m,每断面布置锚杆9根,采用树脂药卷锚固,每根锚杆用1支药卷。设计锚杆抗拔力为100kN,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施工中,建设单位进行了中间验收,检查200m巷道,有关锚杆部分的检查记录如下: 1.树脂药卷检查 树脂药卷产品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其中复验药卷抽查了2组,结论合格。 2.锚杆检查 (1)锚杆产品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其中复验锚杆抽查了1组,结论合格。 (2)锚杆间排距和抗拔力检查:班组相关检查记录齐全;中间验收对锚杆间排距共抽查了3个检查点(断面),其中第2个检查点(断面)9根锚杆间排距检测结果分别为920mm、960mm、1010mm、880mm、890mm、1020mm、1090mm、1010mm.铺杆抗拔力按规定进行了抽查。 (3)锚杆孔深、锚杆方向、锚杆外露长度的检查方式和数据均符合要求。 【问题】 1.树脂药卷和锚杆进场复验是否符合规定?说明理由。 2.中间验收时,锚杆间排距的选点抽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锚杆抗拔力项目应如何分组抽查? 3.第2个检查点的锚杆间排距检查结论能否判定为合格?说明理由。 4.锚杆检查记录中还遗漏了哪项内容?说明该项检查的合格标准。 5.对于锚喷支护巷道,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有哪些?
1955. 【背景资料】 某矿山一期及其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一招标代理公司进行招标,项目评标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2人为建设单位代表,其他评标专家从该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项目最终由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施工单位结合现场及材料、设备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部署,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2所示。 [535932_4.gif] 图2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单位:月) 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L为某设备安装工作,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项目按计划正常进行到15个月时,设备运至现场,进场检验时发现其中一台设备质量有问题,返厂换货用了1个月,其余设备当场验收后移交给施工单位代为保管,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约定支付保管费。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发现有一台设备配件丢失,施工单位马上向建设单位提出重新采购该设备配件的要求,同时就返厂换货设备延误的1个月时间提出了工期索赔和窝工费用索赔的要求。 事件2:该项目安全费用按工程造价的3.5%计提。建设单位提出,该矿井的采矿新技术推广培训费和矿山二期建设安全预评价专家评审费从该项目的安全费用中列支。 【问题】 1.该项目评标委员会的构成是否合理?具体说明评标委员会成员组成要求。 2.写出该项目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用工序名称表示),并计算工期。 3.事件1中,分别说明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事件2中,分别说明项目安全费用的计提和使用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1957.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矿井井底车场的施工任务。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资源供应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井底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部分内容如图2所示,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如图3所示,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由同一个工作队完成,各工作的作业时间均不可压缩。 [542208_8.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进行60d,施工单位月度检查时重点检查了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副井重车线1(工作A)和变电所通道(工作D)已完工;副井重车线2(工作L)已完成其工程量的60%;副井空车线(工作B)已完成其工程量的80%;中央变电所(工作E)由于设计变更,尚未开始作业,预计完成设计变更还需要10d。施工单位考虑到工作E的延误将导致后续工作中央泵房(工作J)和泵房通道(工作K)不能正常完成,工程不能按时交付,与各工作队协商并在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下调整了进度计划,以满足工期要求。经施工单位计算,工作E的延误导致的窝工费和机械设备台班折旧费为30万元,按照调整后进度计划施工将增加投入8万元。 事件2:由于建设单位提供设计资料不及时,导致外水仓(工作H)延误10d,已提前运至现场的施工机械台班折旧费损失2万元,窝工费15万元。 事件3:内水仓(工作I)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该工作延误6d,修理设备花费6万元,增加窝工费8万元。 针对事件1~事件3,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索赔。 【问题】 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资源供应计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根据绘制的井底车场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确定工程计划工期和关键工作。 3.事件1中施工单位发现工作E延误后,应如何安排后续工程施工,才能够保证计划工期(用文字说明)? 4.就事件1~事件3,逐一说明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索赔的费用和工期。
1958. 【背景资料】 某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采用资格预审、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施工单位。在当地招标信息网上发布了该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发售自6月16日起。共有11家施工单位参加了资格预审,A、B、C、D、E、F、G共7家施工单位通过,并参加后续投标。为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建设单位要求招标代理机构做好以下工作:(1)招标代理机构应指导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以保证提交的投标文件合格、合规。(2)再次核查各投标人资格,招标文件中明确资格后审环节,并列出具体的条件、标准和方法。(3)为保证工程质量,招标代理机构在编制最高投标限价的同时,还应规定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最高投标限价的75%。 项目于8月10日上午9:00开标。经核查发现,B单位的投标保证金总额满足要求,但分两次交纳,分别是8月9日17:00交纳75万元、8月10日9:05交纳5万元。开标后,D单位向招标人递交了投标报价修正函,将原投标报价下浮300万元。评标委员会按综合得分向招标人推荐了三名中标候选人,依次为A、E、F,并进行了公示。由于A放弃中标,招标人和E进行谈判,并确定E为中标人。双方根据谈判纪要,按A的投标价签订了合同。 工程施工至第18个月末,施工单位检查进度后绘制的实际进度前锋线如图2所示。 [533854_1.gif] 【问题】 1.资格预审文件发售的最早截止日期为哪一天?逐项说明建设单位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要求是否合理? 2.分别指出B单位和D单位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3.分别说明招标人确定中标人和签订合同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4.根据图2中第18个月末实际进度前锋线,分别说明工作⑤→⑪、工作⑦→⑩和工作③→⑧的进度偏差。判断实际进度是否会造成总工期延误?
1959.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冶金矿山工程项目,委托招标机构对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该招标机构于6月5日发布招标公告,公告通知6月10日至12日在建设大厦发售项目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并要求拟投标人在6月15日24点前交回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6月20日,招标机构向通过预审资格的A、C、D、E、F、G六家施工企业发售了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交60万元投标保证金,并在购买招标文件时一并缴付。据招标方估算,投标保证金金额为工程估价的3%左右。 招标机构从当地专家库中抽取了3名技术、经济专家,外加2名建设单位代表以及招标机构负责人共6人组成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评定。 7月14日,A、C、D、E、F、G六家施工企业均向招标机构报送了密封的投标文件。 7月15日上午9:30,G企业向招标机构提交退出投标的书面通知,C企业递交了一份密封的投标补充材料。7月15日上午10:00,项目在建设大厦会议厅开标,最终C企业中标。 7月25日,中标的C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为转移风险,经建设单位同意,C企业将井筒预注浆工程进行了专业分包。 2个月后,招标机构退还了G企业的投标保证金。 【问题】 1.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中的要求有哪些不妥?说明理由。 2.组建的评标委员会存在什么问题?招标投标法对其组建有哪些要求? 3.C、G企业的做法是否合理?招标机构针对G企业退出投标的处理有何不妥?应该如何处理? 4.C企业的分包行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1960. 【背景资料】 建设单位发包一年产量60万吨的煤矿工业广场项目。经过招标投标,某施工单位中标并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工程内容包括提升机房、变电所、机修车间、办公楼等,合同总价2800万元。施工期间,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工期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图1所示),并按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工程师发现,按照设计文件,工作性和工作1完成后,工作方可施工,这在进度计划网络图中没有体现,不符合“四结合”的施工准备方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 [535138_2.gif] 事件2:工程开工后不久,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王某因个人原因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施工单位决定由项目副经理李某担任项目经理。 事件3:办公楼工程F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期间,由于建设单位供应的预制桩到场不及时,使桩基础推迟5d开工。打桩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打桩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工程停工3d。设备修理完毕恢复施工后,出现了属于不可抗力的恶劣天气,导致工程停工7d。 【问题】 1.具体说明施工准备工作中采取“四结合”方法的内容。 2.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计算项目工期并指出关键工作。 3.针对事件1中监理工程师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只需文字说明)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对工期是否有影响?说明理由。 4.事件3中,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出多少天的工期索赔?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