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1981. 【背景资料】 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建一矿区工业广场工程,施工内容包括行政办公楼、辅助生产厂房、厂区道路等。签约合同金额6850万元,其中暂列金额为550万元,工程预付款为签约合同金额(不含暂列金额)的20%,主要工程材料费占合同金额的比例为50%。预付款以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工程材料价值相当于预付款数额时起扣。 经建设单位同意,施工总承包单位将行政办公楼的桩基础工程分包,并将专业分包单位的相关资料报送给监理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施工过程中,1根桩出现桩身断裂,经研究确定了清除断桩后原位重新施工的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指令分包单位按既定处理方案实施。行政办公楼桩基础工程施工完毕,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隐蔽。事后,总监理工程师怀疑已隐蔽部位有质量问题,要求分包单位将其剥离后重新检验,经检验隐蔽部位质量合格。总监理工程师要求分包单位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费用,工期顺延。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监理单位检查工程档案时发现:(1)施工总承包单位质量控制资料中仅有施工物资资料和施工过程验收资料,其他资料缺失,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负责人整改;(2)分包单位的工程档案中,缺少断桩事故处理的相关资料,分包单位认为断桩已清除并重新施工,且检验合格,无需列入这部分资料。 【问题】 1.计算该工程的预付款金额和起扣点。 2.桩基础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应报送哪些资料? 3.总监理工程师要求重新检验隐蔽部位的做法是否妥当?要求分包单位承担重新检验费用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4.施工总承包单位质量控制资料中缺少哪些资料?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应由谁负责?分包单位应如何整改工程资料?
1982. 【背景资料】 某矿建施工单位以1240万元的中标价格,总承包一矿山工业广场8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通对招标将桩基及土方开挖工程发包给某专业分包单位;通过与建设单位共同考察,确定了预拌混凝土供应商,并与之签订了采购合同。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基坑工程施工前,专业分包单位编制了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土方开挖的顺序和方法、土钉支护方案等内容。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将专项施工方案上报监理单位审查,并安排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兼任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分包单位组织召开了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包括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及参建各方技术负责人。方案论证会最终形成论证意见:基坑采用的土钉支护体系基本可行,但基坑监测方案中未明确具体的监测项目,需完善。 事件2:桩基验收时,监理单位发现部分桩基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调查是由于预拌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所致。桩基处理方案确定后,专业分包单位提出因预拌混凝土由总承包单位采购,要求总承包单位承担相应桩基处理费用。总承包单位提出建设单位也参与了预拌混凝土供应商考察,要求建设单位共同承担该费用。 事件3: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由于特大龙卷风造成配电箱破坏引发现场火灾。火灾扑灭后24小时内,总承包单位通报了火灾损失情况:工程本身损失250万元;总价值200万元的待安装设备彻底报废;总承包单位有3名工人烧伤所需医疗费及补偿费预计45万元;租赁的施工设备损坏赔偿10万元。另外,大火扑灭后总承包单位停工5天,造成施工机械闲置损失2万元,预计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200万元。 【问题】 1.事件1中,本项目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从编制到专家论证的过程存在哪些不妥?说明正确的做法。 2.基坑土方开挖顺序和方法的确定原则是什么?根据论证意见,基坑监测方案中应补充的监测项目有哪些? 3.针对事件2,分别指出专业分包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4.事件3中,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应各自承担哪些损失或费用(不考虑保险因素)?
1983. 【背景资料】 某施工企业承包施工某矿山井下轨道运输大巷,大巷布置在底板岩层中,穿越岩层f=40~60MPa,属中等稳定。已探明地质构造在《地质报告》说明书及所附图中作了叙述并标注。巷道设计为半圆拱形断面,采用锚喷支护。 施工单位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地质资料编制了施工方案。采用多台风动凿岩机打眼,爆破破岩,耙斗装岩机装岩,专用锚杆钻机打眼并安装锚杆,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喷混凝土;两掘一喷,临时支护采用锚杆支护。正常施工期间工作面作业人员18人,主要设备耙斗装岩机1台,湿式混凝土喷射机1台,凿岩机6台,锚杆钻机2台等设备。该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施工单位在巷道施工至370m时,放炮通风后,出矸人员直接进入作业面准备出野,在准备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导致作业面上固定耙斗机前端滑轮、锚桩的2名工人被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同时造成作业面停工和部分施工机械、工器具损坏、工程材料损失,共延误工期15d。 冒顶事故发生抢险结束后,通过事故调查确认,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突遇陷落柱。通过地质探查该陷落柱呈椭圆形,长轴沿巷道轴线10m左右,短轴垂直巷道轴线8m左右,柱内岩石破坏严重且呈碎块状。 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索赔的内容包括:事故造成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工程材料损失费,停工期间设备台班费及租赁费,停工期间人工窝工费用,工期顺延。 【问题】 1.该轨道运输大巷施工单位作业人员违反了哪些顶板管理规定? 2.冒顶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做好哪些工作? 3.巷道穿越背景中严重破碎岩层陷落柱应采取哪些施工措施? 4.本次冒顶事故属于哪一安全事故等级?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 5.施工单位应以何理由提出索赔?施工单位应如何计算各项索赔费用?说明申请工期索赔的条件。
1984. 【背景资料】 某矿井主排水泵房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正常段掘进断面面积32m²,围岩以中砂岩为主,普氏系数f=6~8,围岩裂隙发育。设计要求爆破后首先初喷混凝土封闭成形,然后铺网安装锚杆作为初期支护,待硐室掘进完成后再安装锚索、二次喷射混凝土作为永久支护。 某矿建单位承担了该泵房的施工任务,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某次爆破后,监理工程师发现硐室拱顶和岩帮有明显出水点,影响喷射混凝土质量。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在喷射混凝土前做好治水工作。 事件2:采用正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工作面超前4.0m,上台阶爆破后完成初期支护,然后进行下台阶爆破和初期支护。下台阶爆破后有大量块度大于500mm的矸石,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后,专家组给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施工单位据此提出专家咨询费用合计5.0万元的索赔。 事件3:某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地应力测试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安排专用钻机和4名工人配合工作,并占用场地5d。施工单位配合完成测试工作后,提出了相应索赔。 事件4:某次锚杆抗拔力现场检验时,监理工程师发现上台阶工作面空顶距达2.5m,要求立即进行临时支护并喷射混凝土封闭。当班班长立即安排工人进行临时支护,施工作业中发生了落石伤人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而在距工作面25m处进行的锚杆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抽检的3根锚杆中2根拉拔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问题】 1.针对事件1,施工单位应如何做好治水工作? 2.针对事件2,块度大于500mm的矸石会造成哪些问题?块度大的原因有哪些?分析说明专家咨询费用的索赔是否合理。 3.针对事件3,施工单位索赔的内容和理由各是什么? 4.针对事件4,分析工作面临时支护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造成锚杆拉拔力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1985. 【背景资料】 某新建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采用立井开拓方式。该矿井主井井深700m,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地质资料预测:在井深300~310m需穿过K含水岩层,预计涌水量35m³/h左右。某施工单位中标该工程,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固定总价合同。由二级矿业工程注册建造师王某担任项目经理。 2013年2月10日,井筒施工至305m,未揭露到K含水岩层,施工单位认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有误,继续组织施工。2月14日,当井筒施工至312m时,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后证实揭露到K含水岩层),涌水量达40m²/h,事故造成3名工人重伤,井筒被淹40m。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紧急安装排水设施进行排水。经建设单位同意,该段采用了工作面注浆治水措施,安全通过了K含水岩层。经统计:突水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影响工期10d;工作面注浆发生费用50万元,影响工期25d。施工单位对此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1.王某是否有资格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说明理由。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安全事故属于哪一等级?该突水事故主要责任由谁承担? 3.指出施工单位在井筒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4.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1987.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煤矿回风斜井井筒工程。该斜井井筒倾角16°,斜长1450m,其中表土明槽开挖段6m,暗挖段28m,基岩段1416m。设计井筒净断面积22.25m²,表土段掘进断面32m²,钢筋混凝土支护;基岩段掘进断面24.25m²,锚网喷支护。矿井属低瓦斯等级矿井。矿井地质资料表明:井田构造主体为走向近南北、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向东逐渐变缓,并伴有缓波状的构造形态和局部的褶曲;区内构造较复杂,断层及断裂构造发育,部分破碎带伴有较大涌水;斜井落底处将揭露5号煤层。 斜井基岩段采用钻眼爆破普通法施工,爆破工程分包给了某爆破公司,该公司编制了专项爆破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根据爆破图表进行工作面钻孔作业,爆破公司负责工作面的装药、联线、爆破、验炮等工作。爆破施工费用采用综合单价包干,基岩段(实方)爆破费用为65元/m³。实际施工过程中,表土段及风化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其长度增加了13m。 爆破过程中出现了空爆(冲炮)、残眼过深等质量问题,影响斜井基岩段的正规循环作业。 【问题】 1.该斜井基岩段钻眼爆破法施工需要配备哪些施工设备? 2.该斜井基岩段爆破工程分包费用是多少? 3.该斜井基岩段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编制哪些专项施工技术措施? 4.该斜井过煤层施工时,爆破器材选择有什么要求? 5.说明斜井基岩段施工出现爆破质量问题的原因。
1988.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井的风井井筒及井下相关巷道工程,井筒净直径5.5m,全深450m。 根据该井筒地质检查钻孔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井筒穿越的岩层多数为厚层泥岩,其中夹杂少量薄层砂质泥岩;井筒在深205~230m穿过两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断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预计涌水量4m³/h。 该风井井筒工业广场地面较平坦,资料表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01.5m,最近10年最高洪水位为+500.5m。 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井筒的防治水方案如下: (1)考虑到预计涌水量较小,井筒施工采用了风动潜水泵加吊桶排水。 (2)为防止地面洪水,井筒临时锁口标高按高于近10年的最高洪水位考虑,确定为+500.6m。 施工期间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井筒施工到井深160m时突遇断层出水,涌水量达40m³/h,发生了淹井事故。 事件2:巷道施工期间钻孔探水时,由于钻孔设施问题和操作使用不当,发生了突水事故,影响了工期。 事件3: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恰逢雨季连续暴雨,加之附近山洪暴发,导致工业广场积水,水位高度达到+500.8m,致使积水迅速超过井口灌入矿井,发生了淹井事故,所幸井下人员及时撤离,未造成伤亡。 【问题】 1.施工单位井筒施工组织设计防治水方案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2.井筒施工期间突遇断层发生淹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巷道探水钻孔钻进前,该钻孔应安装哪些设施?如遇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4.矿井工业广场积水灌入矿井,所发生的淹井事故是否可定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事故?说明理由。
1989.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矿井的运输巷道工程,该巷道长度800m,坡度4°,净宽5.2m,净高4.0m,采用锚网喷支护。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巷道穿过细粒砂岩、泥岩、粉砂岩,岩石普氏系数f=4~6;无断层、陷落柱等构造;预计工作面涌水小于3m³/h。建设单位委托一监理单位负责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工程开工后次月,施工单位完成巷道掘砌工程量48m,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月末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经理、建设单位项目代表共同对巷道锚喷支护工程进行了验收。现场质量验收选择了支护成型较好的20m巷道,随机选择了检查点2个,检查结果显示检查点各分项均合格,总监理工程师最终核定为质量合格。 事件2:巷道施工至255m时,顶板淋水增大,施工单位为作业人员购置了雨衣、雨裤等劳保用品,费用2万元。同时向监理单位提出对工作面进行钻探要求,探明巷道前方的水文地质情况。监理工程师认为建设单位已提供了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未同意施工单位的申请,并要求继续施工。施工到260m时,工作面放炮后出现片帮冒顶并伴有涌水,揭露了破碎带。 监理工程师下达了设计变更通知单,巷道250一260m段增设U型钢支架增强支护,巷道260~275m变更为U型钢支架+混凝土支护,净断面不变。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编制了相关措施经审批后执行。巷道250~275m设计变更前计划作业10天,变更后实际作业25天,增加费用80万元。该段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及时提出了索赔申请,索赔内容包括3项:(1)工期索赔15天;(2)购置劳保用品的费用2万元;(3)处理冒顶段巷道的费用80万元。 【问题】 1.事件1中的做法存在不妥,请给出正确的做法。 2.针对事件2,可采取哪些临时支护方法来预防工作面出现冒落事故? 3.事件2中,该巷道250一275m段指定分项工程包括哪些项目? 4.针对事件2,分别说明施工单位的3项索赔内容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1990. 【背景资料】 某矿山施工单位承建一主井筒工程,该井筒设计深度为340m,其中基岩段高为278m,设计为素混凝土井壁。井筒检查孔资料表明:井筒基岩段在井深262~271m有一断层破碎带,岩层破碎严重,但是涌水量不大,预计6m³/h左右。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基岩段采用掘砌混合作业,普通钻爆法掘进,伞钻钻眼,每循环进尺3.6m;井壁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溜灰管下料;施工单位与混凝土供应商的供货合同中约定了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要求。考虑到破碎带涌水量不大,掘砌时采取吊桶排水。 井简施工进入破碎带的一次出矸过程中,施工段高下端1m处的岩帮发生了坍塌,伴有涌水,估计涌水量25m³/h。施工单位发现后,决定加快该段井壁混凝土的浇筑,同时对后续破碎带提出采取1m掘砌段高以及相应施工措施的变更方案,经监理同意后开始实施。 新施工方案实施后,因混凝土砌筑进度慢,混凝土罐车卸料后1个多小时才开始通过溜灰管下料,于是出现了混凝土下料不畅,受凝结成块的混凝土拌合料直接卸入模板内时的撞击影响,模板发生了偏移。为避免这种状况继续发生,井口施工人员对后续的混凝土重新加水搅拌后倒入溜灰管下料。 该段井壁施工完成后,监理人员对包含断层破碎带的30m井壁施工质量进行了中间验收。 验收的情况如下: (1)施工单位只提供了由混凝土供应商提交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资料,包括:配合比通知单、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混凝土运输单。 (2)挂线测量井筒断面时,发现在与提升容器最小距离的井壁上,两个测点的净半径分别小于设计值10mm和152mm。经在场设计单位人员计算,该偏差不影响项目正常使用,可以验收。 (3)抽查混凝土井壁两个对称检查点,分别有3处和4处明显的麻面和孔洞。 【问题】 1.针对井筒存在有断层破碎带的情况,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2.施工方案变更后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3.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做法会造成哪些质量问题?应怎样正确处理才能避免出现这些质量问题? 4.指出该段井壁验收存在的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并解释设计人员同意验收井壁断面尺寸的具体依据。
1991.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A中标了一矿区机修厂工程。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规定:工程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合同总价为1250万元,总工期为8个月,按月结算工程款;工程预付款为合同总价的10%,在工程最后两个月平均扣回;建设单位从第一个月起从每月工程进度款中扣除10%作为保修金,保修金为合同总价的5%。 施工单位A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查资料,制定了基坑支护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通过。经建设单位同意,施工单位A将厂房的基坑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专业的土方施工单位B。分包合同约定:土方工程量估计为12万m³,单价为6元/m³;实际工程量超过估计工程量10%时调整单价,单价调整为5.5元/m³;最终按实际工程量结算。 基坑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侧壁出现裂缝,通知施工单位A停止施工,将人员撤离。但项目经理考虑到工期紧张,未通知B单位。结果3个小时后,基坑侧壁突然坍塌,3名施工人员受重伤,部分机械损坏。事后统计事故经济损失为6万元,影响工期10d。事故调查表明因地质勘查数据不准确,造成了支护方案不当。重新确定支护方案后,工程继续施工。土方工程最终工程量为16万m³。 经施工单位A的努力,工程按期完工。施工期间各月完成的产值如下表所示: [635407_2.gif] 【问题】 1.工程预付款可用于哪些项目的开支? 2.根据各月完成的产值,分别计算4月份、9月份、10月份施工单位A可获得的工程款。 3.不考虑工程索赔,土方工程的最终工程款是多少? 4.该基坑工程事故应由谁负责? 5.施工单位B应向谁索赔?说明理由。
1992.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大巷施工任务。大巷设计长度2500m,半圆拱断面,净宽4500mm,净高4000mm,采用锚喷支护。矿井地质报告表明:大巷穿越地层为中等稳定岩层,属Ⅲ~Ⅳ类围岩,但在1200m处有一长度30m的断层破碎带。施工单位根据地质、设计资料编制了大巷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正常施工段的内容如下:采用钻爆法施工,两臂凿岩台车钻眼,耙斗装岩机装岩,炮眼深度1200mm,为楔形掏槽,周边眼开口布置在轮廓线内100mm,采用反向装药。 大巷施工到断层破碎带时,发现围岩破坏严重,稳定性极差,边掘边冒落。施工单位针对断层破碎带,提出了缩小锚杆间排距的加固措施。掘进过程中,工作面顶板出现有冒落碎块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在工作面后方10m处喷层破坏、岩块掉落,锚杆与围岩松脱,并形成半悬空的虚设状态,顶板出现浮矸。施工队为不影响进度,在维持工作面正常掘进的同时,对工作面后方10m处破坏巷道采取了复喷并加厚混凝土喷层的维修措施,其中2人在维修段前方控制混凝土喷枪,2人在后方备料。最终,维修段发生了冒顶事故,造成多名人 员被埋压,经及时抢险,仍有2人遇难、1人重伤。 【问题】 1.背景资料给出的正常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2.针对过断层破碎带的围岩地质条件和破坏状态,指出断层破碎带加固措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采取的合理技术措施。 3.根据巷道发生冒顶的背景,说明维修该巷道的正确做法。 4.发生事故后施工单位负责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应由谁负责调查处理?
1995.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巷道工程,该巷道净断面20m²,所穿过的岩层属于Ⅳ~Ⅴ类稳定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锚杆长度2.0m,间排距800mm×8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100mm,同时架设钢棚支架,支架间距0.8m,地质资料预计该巷道将通过断层破碎带。 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掘进,气腿式风动凿岩机钻眼。凿岩机操作人员开始钻眼时,领钎工戴着手套点好周边眼眼位,要求周边眼的眼底落在掘进断面轮廓线外50mm处。钻眼完毕后,班组长立即通知爆破工进行装药,此时爆破工在临时水泵房内刚完成起爆药卷的装配工作,接到装药通知后,立即到工作面迎头进行炮眼装药工作。装药过程中,班组长发现工作面围岩破碎,认为巷道已遇断层破碎带,经监理单位同意,采取了减少装药量(周边眼间隔装药)、缩小钢棚支架间距、钢棚架设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的措施。装药结束,经瓦斯检查工检查瓦斯后,进行了爆破。 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班组长、爆破工和瓦斯检查工进入爆破工作面,发现钢棚支架崩坏、支架间拉杆脱落。在工作面进行敲帮问顶安全检查时,钢棚支架突然发生倾倒,支架顶部大块岩石冒落,将班组长等3人砸成重伤,冒落事故致使巷道施工工期滞后15d。事故处理完毕后,施工单位以地质资料(遇断层破碎带)不详为由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顺延的要求。 【问题】 1.针对施工单位在钻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写出其正确的做法。 2.为安全通过该巷道断层破碎带,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冒顶事故属于哪一等级?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提出工期顺延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1997. 【背景资料】 一煤矿改扩建项目施工进入井下巷道施工期,某矿建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东翼轨道大巷施工任务。大巷沿煤层底板下8m岩层布置,巷道穿越普氏系数f=4~6的砂岩;巷道断面采用三心拱,掘进断面宽度3500mm,高度3000mm;锚网喷加锚索支护。改扩建项目设计、施工以原矿井几年前编制的《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为依据,并确定了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 扩建井田范围内煤层埋藏较浅,早年私挖乱采影响严重。 项目经理部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编制了该大巷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钻眼爆破一次成巷法施工,选用两臂凿岩台车钻眼,配重型导轨式液压凿岩机;ZCY100R侧卸式装岩机装岩,胶带转载机转载,矿车运输出矸。掘进采用直眼掏槽,眼深2500mm,所有炮眼落在同一深度,周边眼眼口布置在轮廓线内50mm的位置,眼底落在轮廓线上;雷管选用1~5段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炸药为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针对该巷道的防治水工作,项目经理部按照有掘必探的原则制定了探水方案,利用凿岩台车上凿岩机采用接长钎杆的方法进行探水作业,钎杆接长到5m,钻凿3个探水孔,探水钻孔布置在断面中央,分别朝向巷道正前方和侧前方,成扇形布置。在施工到地质报告预计断层位置的200m前,工作面出现顶板开裂、淋水增大、岩帮渗水等现象,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后安排了探水,并布置一台小型潜水泵用来排除工作面积水和应对探水过程中巷道的涌水。在探水作业未发现有大的涌水后,负责人安排继续施工,结果放炮后揭露出一条地质报告未标明的断层,断层沟通上层老空区积水,引发透水事故,致巷道被淹,2名矿工遇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60万。 【问题】 1.轨道大巷主要施工设备配置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理由并给出合理的配置方案。 2.钻眼爆破作业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3.导致本项目施工发生透水淹巷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说明透水安全事故的等级及判别依据。该事故应由哪一级机构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