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

973.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起讫桩号为K2+200~K3+800,地层岩性以钙质砂岩为主,包含Ⅲ、IV和V级围岩。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隧道内排水设施横断面布置示意图如图3-1所示,衬砌背后围岩内的水经①纵向盲管、②横向泄水管、③中心排水管、④A、⑤横向导水管,排到隧道外部。 针对局部地段可能会出现的涌水,施工单位拟采用超前钻孔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堵水、轻型井点降水和深井降水等辅助施工方法。 [572452_4.gif]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隧道地质情况,施工单位决定Ⅲ、Ⅳ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法开挖时的技术要求如下: ①台阶开挖高度宜为2.5~3.5m; ②上台阶开挖每循环进尺,Ⅲ级围岩宜不大于3m;IV级围岩宜不大于2榀钢架间距; ③下台阶左、右侧开挖宜前后错开1.5m,同一榀钢架两侧不得同时悬空。 ④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5%以后开挖。 事件二:隧道施工所需碎石均为外购,在距隧道洞口15km处有一碎石料场,碎石供应价格为90元/m3(含装卸费等杂费),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运价标准为0.5元(t▪KM),碎石的单位质量为1.5t/m3,在场外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耗率为2%,材料保管费率为0.1%。 问题: 1.请补充涌水地段处理涌水的其它辅助方法。 2.请写出图3-1中防、排水设施A、B的名称。 3.请写出衬砌背后水排出隧道外部的正确顺序。(用①②③...表示) 4.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5.计算事件二中碎石预算单价。(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974.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某山岭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起讫点桩号为K0+000~K10+200,包含有路基挖方、填方、防护、排水等分部分项工程。该段路基从山坡中下部以挖方或半填半挖方式穿过,设计单位根据综合分析地质结果,确定对该段边坡采用台阶式放坡,半填半挖路基典型横断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开工前,施工单位做了原地面复测、施工控制网建立等测量工作。 [572214_1.gif]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K2+500~K3+000段一侧为陡坡,采用碎石土(粒径>40mm的石料含量为75%)进行路堤填筑,需填方量较大,根据设计要求,修建构造物M以减少填方量。 事件二:路堑一级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构梁防护,施工单位拟定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工作平台搭设→A→清孔→制作锚索→安装锚索→B→格构梁施工→张拉和锁定→C。 事件三:路堑边坡喷射混凝土技术要求如下: ①根据施工经验,确定合适的水胶比和喷射压力; ②混凝土喷射自下而上进行,一次喷射完成; ③在长度方向上每30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为2cm; ④喷射混凝土终凝后,立即开始养护,养护期宜不少于7d。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针对本项目路堑高边坡工程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应在项目开工前实施,由D负责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应在路堑边坡分项工程开工前实施,由E负责组织,对项目总体风险评估的重大风险源按规定向F、建设单位、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问题: 1.施工单位在开工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有哪些。 2.事件一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采用何种填筑方法。请写出构造物M的名称(按照位置划分)。 3.指出事件二中,A、B、C的名称。 4.判断事件三中喷射混凝土技术要求是否正确,不正确请改正。 5.请写出事件四中D、E、F单位的名称。
975. 背景资料: 某新建一级公路长5km,路基设计标准宽度22m,主要施工内容为一座桥梁、路基、路面工程。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了桥梁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单位:天),监理工程师批准了该计划。 [572705_6.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工地附近无电源,为此施工单位准备了一台发电机组,西桥台基础第一根桩从7月16日7:00开始灌注混凝土,12:00因发电机组故障,灌注作业被迫停工,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人员抢修,于3小时后修复,导管拔出就位到原灌注顶部后继续灌注。 事件二:东桥台施工过程中,基础出现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设计方案不完善,监理工程师立即下达了该工作暂停令,5天后设计单位提交了裂缝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并下达了复工令,经监理工程师审核,裂缝处理费用增加20万元,工期增加10天,停工期间窝工费用补偿每天1万元。 事件三:路面层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单位进场后将路面分成2个段落,每段基层工程量为8000m³,每天安排一个班次组织施工。经批准的路面施工方案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8t)运输,平均运输距离3.7km,计划工期为30d。根据《公路工程施工预算定额》-2018版规定,自卸汽车运输台班定额如下表所示。 [572739_7.gif] 注:当汽车运输超过第1km,其运距尾数不足0.5km的半数时不计,等于或超过0.5km的半数时按增运0.5km计算。 事件四: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局部存在裂缝病害现象。经专家组分析,排除了路基沉降,配合比设计,拌制等原因,主要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原因。 问题: 1.根据进度计划,计算桥梁的计划工期,并写出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为:①―②―⑥―⑦―⑧―⑨―⑩。 2.请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准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判断事件一中桩基质量是否合格,并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二,计算施工单位可以获得的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5.根据事件三计算每段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运输每天需要的自卸汽车数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6.写出事件四中由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造成裂缝产生的可能原因。
976.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某多雨地区二级公路工程,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15+000,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双向四车道,单车道宽度3.75m,路面结构示意图如下。 [572317_2.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拌合厂集中拌合,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生产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合站的各功能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洗车台、污水沉淀池、排水系统。拌合站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572348_3.gif] 事件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出厂的混合料如发生白花料,经加热拌匀后可继续使用。 (2)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变换进行调节,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10~130℃。 (3)碾压过程中采用水管喷水方式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 (4)施工中的横接缝应错开至少50cm。 事件三: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完毕后,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对级配碎石的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进行了实测,合格率满足要求。 问题: 1.请写出路面结构图中上面层的名称。图中A、B、C的名称。 2.指出事件一拌合站平面布置示意图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根据拌合站平面布置示意图补充事件一中拌合站缺少的功能区。 4.逐条判断事件二中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5.补充级配碎石底基层还需实测的项目。
977. 背景资料: 某大型悬索桥工程是跨越河流的一座特大型双塔三跨钢桁梁悬索桥,主跨650米,桥型布置为5×40m简支T梁+650悬索桥+5×40m简支T梁,主缆矢跨比为1:10,全桥为整体式断面,双向四车道,主桥宽28m,塔柱基础采用钢沉井基础,沉井位于水深35m处。悬索桥侧面布置示意图如下图: [572603_5.gif] 悬索桥施工主要工序:①主缆缠丝防护;②猫道架设;③主缆架设;④吊索安装;⑤先导索施工;⑥塔柱和锚碇施工;⑦牵引系统施工;⑧基础施工;⑨加劲梁架设和桥面铺装施工。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主要机具有常用机具设备、牵引系统专用设备及机具等。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锚碇处基岩坚实完整,施工单位选择了合适的锚碇形式,锚碇锚体嵌入地基基岩内,借助基岩抵抗主缆拉力。 事件二:沉井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提出以下几条技术要点: (1)正常下沉时,应自刃脚向井孔中间均匀对称除土。 (2)下沉时应随时进行纠偏,每下沉2m至少应检查1次。 (3)封底混凝土的顶面高度应高出刃脚根部0.5m及以上,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猫道施工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实施。主缆的防护工程及检修道安装施工完成后,可进行猫道的拆除工作。猫道拆除宜按中跨从跨中向塔顶方向、边跨从锚碇向塔顶方向顺序进行拆除。 问题: 1.写出悬索桥布置示意图中A、B、C的名称。 2.写出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的正确流程。(用序号表示即可) 3.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还需要哪些主要机具设备。 4.事件一中,施工单位选择的锚锭形式为哪种,还有什么形式的(⊙o⊙)…锚碇。 5.逐条判断事件二的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6.改正事件三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