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

873.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其中1号桥梁起讫桩号为K30+500~K30+596,桥型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桥为单向双室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浇灌式桥墩,轻型桥台,桥梁纵坡为1%,2号墩承台尺寸为8×3.6×3.5m(横桥向×纵桥向×高)。地下水位高程为953.0m,上部结构采用满堂式支架现浇施工。 [2561_91.gif]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2号墩地下水位较高,根据2号墩处地质资料,其承台基坑开挖时采取坑壁加固措施。 事件二:“1号桥薄壁墩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5)墩顶支座预埋件位置、数量控制;(6)墩身与承台连接处混凝土裂缝控制;(7)墩身实心段混凝土裂缝控制。 事件三: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项目部编制了“1号桥现浇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中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地基处理→A→模板系统安装→B→钢筋、预应力钢筋安装→C→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筋张拉→落梁、模板支架拆除。 事件四:项目部编制的“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即开始实施。 【问题】 1.写出图2中构造物M的名称。 2.事件一中,2号墩承台施工宜采用哪两种坑壁支护方式? 3.写出事件二中薄壁墩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的内容。 4.写出事件三中工序A、B、C的名称。 5.事件四种,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的审批程序。
874. 某单洞双车道二级公路隧道长960m,开挖宽度10m,断面面积50m^2,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采用对向推进方案。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隧道围岩条件较好,对向开挖工作面的间距达到15m时,确定该隧道贯通段长度,开挖方法改为进口向出口单向开挖。 事件二:为保证贯通安全,贯通段开挖方法由全断面法改为台阶法,台阶法施工工序示意图如图4所示。 [2561_92.gif] 事件三:贯通过程中,隧道拱部发生坍塌并造成超挖。为此,设计院变更了设计参数,项目部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确认该设计变更为一般工程变更,并经过审批后实施。审批流程如下:施工单位提出申请→E审查→F签署工程变更令→施工单位组织变更工程施工→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变更工程的价款及办理有关的结算工作。 【问题】 1.按照隧道跨度和长度分类,该隧道分别属于哪种类型隧道?写出承接该项目的施工单位需要具备的最低隧道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2.判断事件一中施工单位确定的贯通段长度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的贯通段长度,并说明理由。 3.写出图4中A、B、C、D代表的施工工序。 4.事件三中处理拱部坍塌造成超挖的施工方案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技术交底?补充事件三中一般工程变更审批流程中E和F的名称。
875.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山区三级公路路基工程,路段长5.27km,路基宽8.50m,双向两车道,路线地形起伏较大,填挖基本平衡,填石路堤填料主要以弱风化石灰岩为主,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其施工进度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1所示。 [2561_87.gif]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填石路堤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填石路堤试验路段的施工,通过试验确定了施工过程工艺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压实工艺参数,其压实参数包括压实机械规格、压实功率等。 事件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填石路堤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部分内容如下; (1)路基原地基处理后压实度应不小于85%。 (2)硬质石料填筑路堤时,应同步进行边坡码砌。 (3)路基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超过层厚的1/3。 (4)施工过程中,每填高6m,需检测路基中线和宽度。 事件三:填石路堤分层填筑的主要工艺有:①分层填筑;②振动碾压;③路基成型;④施工准备;⑤摊铺平整;⑥填料装运;⑦路基整修;⑧检测签认。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已审批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填石路堤压实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问题】 1.确定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2.事件一中,补充试验路段还应确定的压实工艺参数。 3.逐条判断事件二中的要求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要求。 4.写出事件三中正确的工艺顺序(写出序号即可,如⑤①③…)。 5.事件三中,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应采用哪两项指标?
876. 【背景资料】某等外级公路,起讫桩号K0+000~K7+300,沿途经过工业废矿区域,该地多雨潮湿,雨量充沛,随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该路段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公路,经专家论证,确定该等外级公路升级改造成三级公路,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2561_88.gif]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最合适的A法施工填隙碎石底基层,部分做法如下。 ①集料层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达饱满。 ②用轻型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碾压。 ③碾压完成的路段应立即将表面多余的细料以及细料覆盖层扫除干净。 事件二:施工单位对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进行了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试验等,评价其性能。 事件三: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分析了路面工程各结构层流水参数见表2,决定采用搭接流水方式施工,通过分析各结构层的施工速度,得出前道工序速度快于后道工序速度,以此确定了工序之间的搭接类型。 [2561_89.gif] 事件四:因该旅游公路不能中断交通,施工单位水泥稳定煤矸石基层施工完成后,不能及时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在基层上喷洒透层油后,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铺筑了相应的功能层B。 【问题】 1.写出事件一方法A的名称,填隙碎石底基层施工还有哪一种方法? 2.逐条判断事件一中填隙碎石底基层施工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在煤矸石使用前,还应做什么处理? 4.复制表2到答题卡上,对流水参数与各自所属参数类别一一对应连线。 5.事件三中,施工单位确定了哪种搭接类型? 6.写出事件四中功能层B的名称,该功能层还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