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751. 背景资料: 某市政施工单位承接一燃气管道工程,管线全长4.5km,材质L485、DN300mm,设计压力0.6MPa,主管段施工范围内穿越一条非通航河流。项目部现场勘查,河流宽度30m,最大水深2.2m,河底地势平缓,流速较低,施工期间的水位最高值-1.500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根据踏勘情况,决定跨河段采用开槽方式施工,制定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案包含以下内容:①土袋围堰施工;②导流渠开挖;③施工便道施工;④河道范围内管道施工;⑤导流渠回填;⑥导流渠范围内管道施工;⑦土袋围堰拆除。现场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施工便道在导流渠处设置过水涵管,断面布置如图3-2所示。 [580427_4.gif] [580450_5.gif] 事件二:河道范围内管道施工工序:测量放线→沟槽开挖→下管→管道焊接→接头外观检查→A→B→除接头外回填500mm→C→管道防腐→核准管道覆土厚度、全线回填。 事件三:管道施工完成后在地面上设置多处永久性标志。 问题: 1.根据输气压力分类,本工程燃气管道属于哪个等级? 2.写出事件一中土袋围堰顶最低标高,指出土袋中应采用的材料。 3.事件一中,写出方案内容的合理施工顺序(用序号表示),图3-2中过水涵管应具备哪些性能要求? 4.补充事件二A、B代表的内容,指出管道对口焊接前应检查的项目,说明覆土厚度确定依据。 5.管道施工完成后地面应设置哪些永久性标志?
2752.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城市道路工程,签约合同价为9000万元(其中包含1000万元暂列金额),合同工期18个月。道路设计速度为50km/h,道路结构层为土质路基,20cm级配碎石垫层,20cm4.0%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4.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道路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 [580033_1.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合同约定预付款支付比例为签约合同价的20%,从工程的第四个月开始,分8个月进行等额扣回。 事件二:项目部为了节约工程造价,路基填料少部分采用泥炭土,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事件三:在路基正式压实前选取了200m作为试验段,通过试验确定了合适吨位的压路机和压实方式;路基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50cm。 事件四: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明确了路面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模板安装→A→摊铺与振捣→拉毛与B→养护→填缝→开放交通。 事件五:为保证高温期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项目部制定了高温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内容包括:①严控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可适当掺加缓凝剂,特高温时段混凝土拌合可掺加降温材料。②尽量避开气温过高的时段,可选早晨、晚间施工。 问题: 1.判断图1-1的道路等级及幅数,写出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2.计算本工程预付款金额,第4-11个月每月扣回的预付款为多少万元? 3.说明事件二中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的原因? 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并补充试验段还应确定哪些技术参数? 5.写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艺流程中工序A、B的名称 6.补充高温期混凝施工措施还有哪些?
2753. 背景材料: 某公司承建一主干道雨水管道改造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面层为三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全长5.2km。调查发现,道路车流量大,商铺林立,路下管线错综复杂。原有管道采用水泥混凝土管,管径为0.8m,改建管道仍为混凝土管,管径为1.2m,采用承插式连接。 为保证原有道路正常通行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关交通导行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监理单位审查后,向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了审批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始施工。 开工前,考虑现况道路通行影响,按与其他道路交叉口为据,分段开挖施工。采用绿色铁质板材把工作区域与社会环境隔开,设置了专门的出入口并张贴了必要的标识与标牌。 项目部编制管道沟槽专项施工方案,采用“拉森钢板桩+钢围檩+钢管支撑”的支护方式,沟槽支护情况详见图5-1。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后实施。监理认为缺少工序,要求项目部整改。 [580744_8.gif] 采用切割机把原有路面切开,然后挖掘机开挖,渣土车配合土方外运作业。在与其他道路交叉处,挖开后采用采用临时盖板覆盖,保证交叉道路正常通行。项目制定了渣土运输时,防止扬尘过大相关措施。 沟槽开挖到设计标高,沟槽验收合格后,按照“垫层施工→管道基础施工→安装管道→施作结构A→检查井砌筑→功能试验→回填压实”的流程施工。 问题: 1.交通导行方案还应向哪个部门提交审批申请,简述交通导行具体措施。 2.写出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张贴哪些必要的标牌与标识。 3.指出监理认为缺少的工序,简述理由。 4.指出结构A名称,改正图中不合理之处。 5.结合背景材料,写出项目部制定防止扬尘过大的具体措施。 6.写出施工流程中功能性试验的名称及管道沟槽回填的压实作业要求。
2754. 背景资料: 某市政企业承建一地铁车站项目,该项目地处城郊结合部,周围场地开阔,无交通和建筑物影响。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平面尺寸为60m×18m。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围护结构采用Φ1000mm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间挂网喷射C20混凝土,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桩身设两道外拉锚系统,锚杆锁定在腰梁上,腰梁采用混凝土结构。基坑围护桩外侧采用Φ700mm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如图2-1所示。 [580229_2.gif] 预应力锚索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锚杆施工流程如图2-2所示。 [580256_3.gif]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发现施工人员使用C25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随即勒令现场施 工暂停,要求项目部立即进行整改。 事件二:基坑开挖过程中,工人嫌裸露出的钢绞线太长,为防止划伤施工人员,故将露出锚具的预应力全部切断。 事件三:某日上午技术负责人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1)在第二排外拉锚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2)当日下午,项目部接到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3)已开挖至基底坑底发现隆起变形过大。 问题: 1.写出图2-1中结构层A名称以及B的尺寸要求。 2.补充外拉锚施工流程图2-2中工序C、D名称。 3.计算本工程的降水深度,并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判断本降水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 4.事件一中监理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事件二中工人做法是否合适,锚具外露预应力钢绞线应如何处理,多余钢绞线切断后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 6.针对事件三中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应采取哪些措施?
2755.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接了城市跨河桥梁工程,起点桩号K1+080,终点桩号K1+910,采用双幅分离式结构,主桥的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跨径组合为75m+120m+75m,悬臂浇筑施工。引桥上部结构跨径组合为(30m×3)×6;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引桥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重力式U型桥台,7号桥墩构造如图4-1所示;桥面系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桥宽26m。 [580603_6.gif] 开工前,项目部对该桥划分了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后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对照表如表所示。 [580628_7.gif] 项目提前进行预制梁场建设,包括:预制台座、存梁区、场地硬化、排水沟、三级配电布置、施工用水布置、龙门吊轨道基础及轨道安装等。台座施工时,两端各做一刚性混凝土基础,标号为C30。 梁片预制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分别在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T梁浇筑过程中,振动棒突然停止作业,班组长抓紧进行设备及线路的巡查、维修。 T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台座验收、涂刷脱模剂→钢筋绑扎→波纹管与锚垫板安装→模板安装→顶板钢筋施工→混凝土浇筑→养护→模板拆除→钢绞线穿束→预应力张拉→钢绞线丝头割除→孔道压浆→封锚→存放。 防撞护栏施工计划安排2个施工组开展施工,每组平均施工效率为50m/d。完成后采用专用机械进行整平层施工。 问题: 1.写出图4-1中结构A的名称及作用。 2.写出表中B、C的内容(C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分析分项工程划分依据有哪些。 3.分析台座两端设置刚性混凝土基础的目的。 4.找出梁片预制前,用电相关做法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5.钢绞线丝头应采用哪种切割工艺,写出钢绞线外露长度具体要求。 6.列式计算防撞护栏的施工时间,简述整平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