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501. 背景资料 某城镇道路局部为路堑路段,两侧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坡,挡土墙高出路面约3.5m,顶部宽度0.6m,底部宽度1.5m,基础埋深0.85m,如图1所示。 在夏季连续多日降雨后,该路段一侧约20m挡土墙突然坍塌,该侧行人和非机动车无法正常通行。 调查发现,该段挡土墙坍塌前顶部荷载无明显变化,坍塌后基础未见不均匀沉降,墙体块石砌筑砂浆饱满、粘结牢固,后背填土为杂填土,泄水孔淤塞不畅。 为恢复正常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相关部门决定在原位置重建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如图2所示。同时列出了施工的主要工序:①模板安装;②模板拆除;③混凝土浇筑与养护;④搭设脚手架;⑤拆除脚手架;⑥基底清理;⑦绑扎钢筋;⑧墙后回填;⑨安装泄水孔。 [2561_36.gif] 施工单位编制了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提前与商品混凝土厂沟通混凝土强度、方量及到场时间;第一车混凝土到场后立即开始浇筑;按每层600mm水平分层浇筑混凝土,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新旧挡土墙连接处增加钢筋使两者紧密连接;如果发生交通拥堵导致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可适量加水调整混凝土和易性;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并准备雨期施工措施等内容。 施工单位在挡土墙排水方面拟采取以下措施:在边坡潜在滑塌区外侧设置截水沟;挡土墙内每层泄水孔上下对齐布置;挡土墙后背回填黏土并压实等。 问题 1.从受力角度分析挡土墙坍塌原因。 2.将案例背景中现浇挡土墙施工工序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排序。 3.写出混凝土浇筑前钢筋验收除钢筋品种规格外应检查的内容。 4.改正混凝土浇筑方案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5.改正挡土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2504.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路桥结合城镇主干路工程,桥台设计为重力式U形结构。基础采用扩大基础,持力层位于砂质黏土层、地层中有少量潜水;台后路基平均填土高度大于5m。场地地质自上而下分别为腐殖土层、粉质黏土层、砂质黏土层,砂卵石层等。桥台及台后路基立面如图1所示,路基典型横断面及路基压实度分区如图2所示。 [2561_40.gif] [2561_41.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桥台扩大基础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坑壁有少量潜水出露,项目部按施工方案要求,采取分层开挖和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顺利完成了基坑开挖施工。 事件二;扩大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项目部在基坑施工自检合格的基础上,邀请监理等单位进行实地验槽,检验项目包括轴线偏位、基坑尺寸等。 事件三:路基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和测量复测工作,发现部分路段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在路基填筑施工时,项目部对原地面的植被及腐殖土层进行清理,并按规范要求对地表进行相应处理后,开始路基填筑施工。 事件四:路基填筑采用合格的黏性土,项目部严格按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对路基填土进行分区,如下:①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为I区;②路床顶面以下80~150cm范围为Ⅱ区;③路床顶面以下大于150cm为Ⅲ区。 问题 1.写出图1中构件A的名称及其主要作用。 2.指出事件一中基坑排水最适宜的方法。 3.补全事件二中实地验槽时基坑质量检验项目。 4.事件三中,路基填筑前,项目部应如何对地表进行处理? 5.写出图2中各压实度分区的压实度值(重型击实)。
2506.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项城市污水主干管道工程,全长1000m。设计管材采用Ⅱ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内径Di 1000mm,壁厚100mm;沟槽平均开挖深度为3m,底部开挖宽度设计无要求。场地地层以硬塑粉质黏土为主,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于槽底设计标高以下,施工期为旱季。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明确了下列事项: (1)将管道的施工工序分解为:①沟槽放坡开挖;②砌筑检查井;③下(布)管;④管道安装;⑤管道基础与垫层;⑥沟槽回填;⑦闭水试验。 施工工艺流程为①→A→③→④→②→B→C。 (2)依据现场施工条件、管材类型及接口方式等因素确定了管道沟槽底部一侧的工作面宽度为500mm,沟槽边坡坡度为1:0.5,如图所示。 [2561_43.gif] (3)质量管理体系中,管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企业的“三检制”流程。 (4)根据沟槽平均开挖深度及沟槽开挖断面估算沟槽开挖土方量(不考虑检查井等构筑物对土方量估算值的影响)。 (5)由于施工场地受限及环境保护要求,沟槽开挖土方必须外运,土方外运量依据《土方体积换算系数表》估算。外运用土方车辆容量为10m^3/(车·次),外运单价为100元/(车·次)。 [2561_44.gif] 问题 1.写出施工方案(1)中管道施工工艺流程中A、B、C的名称(用背景资料中提供的序号①~⑦或工序名称作答)。 2.写出确定管道沟槽边坡坡度的主要依据。 3.写出施工方案(3)中“三检制”的具体内容。 4.依据施工方案(4)、(5),列式计算管道沟槽开挖土方量(天然密实体积)及土方外运的直接成本。 5.指出本工程闭水试验管段的抽取原则。
2508.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承建一项热力站安装工程,该热力站位于某公共建筑物的地下1层,一次给回水设计温度为125℃/65℃,二次给回水设计温度为80℃/60℃,设计压力为1.6MPa;热力站主要设备包括板式换热器、过滤器、循环水泵、补水泵、水处理器、控制器、温控阀等;采取整体隔声降噪综合处理。热力站系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2561_45.gif]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安装工程开始前,A公司与公共建筑物的土建施工单位在监理单位的主持下对预埋吊点、设备基础、预留套管(孔洞)进行了复验,划定了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并办理了书面交接手续。设备基础复验项目包括纵轴线和横轴线的坐标位置、基础面上的预埋钢板和基础平面的水平度、基础垂直度、外形尺寸、预留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 事件二:鉴于工程的专业性较强,A公司决定将工程交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且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下属B公司来完成。 事件三:为方便施工,B公司进场后拟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起吊、搬运设备的临时承力构件,并征得了建设、监理单位的同意。 事件四: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对热力站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施工资料中施工单位一栏均填写B公司,且A公司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根据《建筑法》,A公司与B公司涉嫌违反相关规定。 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为①、②、③、④、⑤的设备名称。 2.事件一中,设备基础的复验项目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3.事件三中B公司的做法还应征得哪方的同意?说明理由。 4.结合事件二与事件四,写出A公司与B公司的违规之处。
2509. 背景资料 某桥梁工程项目的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受政府指令工期的影响,业主将尚未施工的上部结构分成A、B两个标段,将B段重新招标。桥面宽度17.5m,桥下净空6m。上部结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现浇箱梁(三跨一联),共40联。 原施工单位甲公司承担A标段,该标段施工现场系既有废弃公路,无须处理,满足支架法施工条件,甲公司按业主要求对原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重大变更调整;新中标的乙公司承担B标段,因B标施工现场地处闲置弃土场,地域宽广平坦,满足支架法施工部分条件,其中纵坡变化较大部分为跨越既有正在通行的高架桥段,新建桥下净空高度达13.3m,如下图所示。 [2561_46.gif] 甲、乙两公司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展开了施工竞赛。甲公司利用既有公路作为支架基础,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乙公司为赶工期,将原地面稍作整平后即展开支架搭设工作,很快进度超过甲公司。支架全部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了支架质量检查,并批准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绑扎钢筋。指挥部检查中发现乙公司施工管理存在问题,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单。 问题 1.原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变更调整,项目部应如何处理?重新开工之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应完成什么工作? 2.满足支架法施工的部分条件指的是什么? 3.B标支架搭设场地是否满足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如何处置? 4.支架搭设前技术负责人应做好哪些工作?桥下净高13.3m部分如何办理手续? 5.支架搭设完成和模板安装后用什么方法解决变形问题?支架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在桥梁建设中属哪一类变形? 6.跨越既有高架部分的桥梁施工需到什么部门补充办理手续?
2510. 背景资料 某公司项目部施工的桥梁基础工程,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为C25,直径1200mm,桩长18m。承台、桥台的位置如图1所示,承台的桩位编号如图2所示。 [2561_47.gif] 事件一:项目部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安排4台反循环钻机同时作业,钻机工作效率(1根桩/2天)。在前12天,完成了桥台的24根桩,后20天要完成10个承台的40根桩。承台施工前项目部对4台钻机作业划分了区域(图3),并提出了要求:①每台钻机完成10根桩;②一座承台只能安排1台钻机作业;③同一承台两桩施工间隙时间为2天。1#钻机工作进度安排及2#钻机部分工作进度安排如图4所示。 事件二:项目部对已加工好的钢筋笼做了相应标识,并且设置了桩顶定位吊环连接筋,钻机成孔、清孔后,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立刻组织吊车吊放钢筋笼和导管,导管底部距孔底0.5m。 [2561_48.gif] 事件三:经计算,编号为3-1-1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用量为Am³,商品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施工人员通过在导管内安放隔水球、导管顶部放置储灰斗等措施灌注了首罐混凝土,经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为2m。 问题 1.事件一中补全2#钻机工作区作业计划,用图4的形式表示。(将此图复制到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钢筋笼标识应有哪些内容? 3.事件二中吊放钢筋笼入孔时桩顶高程定位连接筋长度如何确定,用计算公式(文字)表示。 4.按照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事件三中A值和首罐混凝土最小用量各为多少? 5.混凝土灌注前项目部质检员对到达现场的商品混凝土应做哪些工作?
2513. 背景资料 某地铁盾构工作井,平面尺寸为18.6m×18.8m,深28m,位于砂性土、卵石地层,地下水埋深为地表以下23m。施工影响范围内有现状给水、雨水、污水等多条市政管线。盾构工作井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盾构工作井周边设降水管井。设计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分层厚度不大于1.5m,基坑周边2~3m范围内堆载不大于30MPa,地下水位需在开挖前1个月降至基坑底以下1m。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如下事项: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布置内容有施工围挡范围50m×22m,东侧围挡距居民楼15m,西侧围挡与现状路步道路缘平齐;搅拌设施及堆土场设置于基坑外缘1m处;布置了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设施;场地进行硬化等。 (2)考虑盾构工作井基坑施工进入雨期,基坑围护结构上部设置挡水墙,防止水浸入基坑。 (3)基坑开挖监测前,项目部对现场监测对象进行了统计,包括支护结构、基坑及周围岩土体、地下水、周边环境中的被保护对象、其他应监测的对象等。 (4)应急预案分析了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引起基坑坍塌的因素,包括钢支撑架设不及时、未及时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2561_53.gif] 问题 1.基坑施工前有哪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还应补充哪些临时设施?请指出布置不合理之处。 3.周边环境中的被保护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4.基坑坍塌应急预案还应考虑哪些危险因素?
2514.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城市道路改建工程,道路全长1500m,其中1000m为旧路改造路段,500m为新建填方路段;填方路基两侧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挡土墙基础采用现浇C30钢筋混凝土,并通过预埋件、钢筋与预制墙面板连接;基础下设二灰稳定碎石垫层。预制墙面板每块宽1.98m,高2~6m,每隔4m在板缝间设置一道泄水孔。新建道路路面结构上面层为厚4cm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为厚8cmAC-20中粒式沥青混合料。旧路改造段路面面层采用在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厚4cm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新旧路面结构衔接有专项设计方案。新建道路横断面如图所示。 [2561_20.gif]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了挡土墙施工方案,明确了各施工工序:①预埋件焊接、钢筋连接;②二灰稳定碎石垫层施工;③吊装预制墙面板;④现浇C30钢筋混凝土基础;⑤墙面板间灌缝;⑥二次现浇C30混凝土。 事件二,项目部在加铺面层前对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综合调查,发现路面整体情况良好,但部分路面面板存在轻微开裂及板下脱空现象,部分检查井有沉陷。项目部拟采用非开挖的形式对脱空部位进行基底处理,并将混凝土面板的接缝清理后,进行沥青面层加铺。 事件三,为保证雨期沥青面层施工质量,项目部制定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内容包括:①沥青面层不得在下雨或下层潮湿时施工;②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及时关注天气情况,适时调整供料计划。 问题 1.挡土墙属于哪种结构形式?写出构件A的名称及其主要作用。 2.事件一中,给出预制墙面板的安装条件;写出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用背景资料中的序号“①~⑥”及“→”作答)。 3.事件二中,路面板基底脱空非开挖式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哪些参数? 4.事件二中,在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前,项目部还需要完成哪些工序? 5.事件三中,补充雨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517.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钢筋混凝土输水箱涵工程,为两孔结构,单孔结构净宽8.0m,净高3.8m,结构顶板、侧墙和中墙厚度均为700mm,底板厚度750mm。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6。场地地下水属于地表潜水,水位埋深3.2m,主要含水层为粉土层。基坑与箱涵结构断面如图所示。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 (1)降水选用φ700mm管井降水方案; (2)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坑壁采用土钉墙支护; (3)箱涵主体分两步浇筑完成,第一步浇筑底板,第二步浇筑侧墙、中墙和顶板; (4)经计算,顶模承受的施工总荷载为23.22kN/m^2。模板支撑架选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体系,立杆规格φ48mm×3.5mm,立杆横向间距900mm,纵向间距600mm,步距1500mm。 [2561_23.gif] 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了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表等。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送监理单位。 问题 1.写出示意图中构造A的名称,并指出其留设位置。 2.给出地下水降水时间和水位控制要点。 3.补充完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 4.根据背景资料,哪些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5.指出专项施工方案送审流程的不当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2518. 背景资料 某工程公司承建一座城市跨河桥梁工程。河道宽36m,水深2m,流速较大,两岸平坦开阔。桥梁为三跨(35+50+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总长120m。桥梁下部结构为双柱式花瓶墩,埋置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立面如下图所示。 [2561_24.gif]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 (1)经方案比选,确定导流方案为:在施工位置的河道上下游设置挡水围堰,将河水明渠导流在桥梁施工区域外,在围堰内施工桥梁下部结构。 (2)上部结构采用模板支架现浇法施工,工艺流程为支架基础施工→支架满堂搭设→底模安装→A→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预应力张拉→模板及支架拆除。 预应力筋为低松弛钢绞线,选用夹片式锚具。项目部拟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数值确定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采用应力值控制张拉,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项目部根据识别出的危大工程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按相关规定进行了专家论证,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立了危大工程公告牌,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问题 1.按桥梁总长或单孔跨径大小分类,该桥梁属于哪种类型? 2.简述导流方案选择的理由。 3.写出施工工艺流程中A工序名称,简述该工序的目的和作用。 4.指出项目部拟定预应力施工做法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并简述伸长值校核的规定。 5.危大工程公告牌应标明哪些内容?
2520. 背景资料 地铁工程某标段包括A、B两座车站,以及两座车站之间的区间隧道(见下图)。区间隧道长1500m,设2座联络通道。隧道埋深为1~2倍隧道直径,地层为典型的富水软土,沿线穿越房屋、主干道路及城市管线等。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冻结加固暗挖施工。本标段由甲公司总承包,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甲公司将盾构掘进施工(不含材料和设备)分包给乙公司,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施工(含材料和设备)分包给丙公司。建设方委托第三方进行施工环境监测。 事件二:在1#联络通道暗挖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坍塌事故,导致停工10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发后进行了事故调查,认定局部冻结强度不够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件三:丙公司根据调查报告,并综合分析现场情况后决定采取补打冻结孔、加强冻结等措施,并向甲公司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进行了汇报。 [2561_26.gif] 问题 1.结合本工程特点,简述区间隧道选择盾构法施工的理由。2.盾构掘进施工环境监测内容应包括哪些? 3.事件一中甲公司与乙、丙公司分别签订哪种分包合同? 4.在事件二所述的事故中,甲公司和丙公司分别承担何种责任? 5.冻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哪个公司编制?事件三中恢复冻结加固施工前需履行哪些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