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481.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接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m+49m+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形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深埋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515530_11.gif]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问题 1.写出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自箱梁钢筋验收完成到落架结束,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法)。 2.编写“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后的合格判定标准是什么? 4.项目部在支架地基预压方案中,还有哪些因素应进入预压荷载计算? 5.该项目中除了“DN500自来水管道,光纤线缆保护方案”和“预应力张拉专项方案”以外,还有哪些内容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未上报专项方案?请补充。 6.项目部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两个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的结果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做法。
2482.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北方市政道路施工项目,部分道路需要穿越农田,工期为2017年4月至11月底。因建设单位占地赔偿未与村民达成一致,造成穿越农田段(K1+900m~K2+450m)位置迟迟无法开工。项目部调整了施工部署,将无法施工段暂时搁置,先行施工不受农田影响的路段。 后来经过协商,建设单位与村民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受农田影响段施工段具备施工条件时已经到了9月底。项目部现场调查发现,在拟建道路K2+180m处,有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明渠与拟建道路垂直交叉,沟渠底高程与设计道路路面高程冲突,沟渠为灌溉的主干渠,不能进行改移,施工单位根据以往经验,向建设单位提出在此位置采用倒虹吸管涵形式解决。 建设单位采纳施工单位意见,由设计单位给出如下竖井式倒虹吸管涵图。 因以上各种客观因素,道路施工接近冬季,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采取措施,加快施工进度,以避开冬季施工。因本工程主路范围内除虹吸管以外无其他管线,项目部在倒虹吸管涵闭水试验合格后,加大回填土的层厚,采用超大型振动压缩机进行路基土的夯实。 11月中旬,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完成。农田灌溉水采用了本工程施工的倒虹吸管涵。 次年4月,倒虹吸管涵位置路面发生了明显的沉陷。 [541034_29.gif] 说明: 1.本图尺寸除高程以m计外,其余均以cm计;比例除注明外均为1:100。 2.倒虹吸按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 3.涵底纵坡均为平坡。 [541116_30.gif] 说明: 1.本图尺寸除高程以m计外,其余均以cm计;比例除注明外均为1:100。 2.倒虹吸按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 3.涵底纵坡均为平坡。 [541314_31.gif] 问题 1.简述图中A、B的作用。 2.C的名称是什么?简述其施工要求。 3.虹吸管涵接口的柔性接口构造和刚性接口构造各用在哪些位置? 4.简述混凝土管刚性接口施工要求。 5.分析虹吸管位置道路下沉的原因。
2483. 背景资料 A单位承建一项污水泵站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沉井,埋深15m,现场地层主要为粉砂土,地下水埋深为4m,采用排水下沉。沉井下沉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过专家论证。泵站的水泵、起重机等设备安装项目分包给B公司。 为了避免沉井下沉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井壁出现裂缝,泵站采用了圆形结构,并在井筒设计中引入了带有内隔墙的形式(图1),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沉井各部位的名称如图2所示。考虑到泵站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环境中长期运营,制作井筒时采用了图3所示的对拉螺栓形式,用于固定沉井井筒模板。 沉井的起沉点自地面向下挖深3.5m,对地基处理后施作沉井垫层,垫层由350mm粗砂和150mm素混凝土构成。基础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刃脚和井筒施工。采用分次制作分次下沉的形式。 随着沉井入土深度增加,井壁侧面摩擦阻力不断加大,沉井下沉受阻。项目部决定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措施,使沉井继续下沉。沉井下沉到位后施工单位将底板以下超挖部分分层回填砂石并夯实,浇筑底板混凝土垫层、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 B单位进场施工后,由于没有安全员,A单位要求B单位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管理,但B单位一直未予安排,在吊装水泵时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人重伤。 [552120_49.gif] [552139_50.gif] 问题 1.本工程沉井砂垫层与素混凝土垫层施工要求有哪些? 2.补充图2中C、D、E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 3.补充图3中F、G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 4.项目部在干封底中有缺失的工艺,把缺失的工艺补充完整。 5.除项目部采取的触变泥浆减阻措施外,本工程还可以采取哪些助沉措施? 6.一人重伤属于什么等级安全事故?A单位与B单位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2486.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70万m³/d,其中包括中水处理系统的配水井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结构,平面尺寸17.6m×14.4m,高11.8m,设计水深9m;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1m、0.25m。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配水井基坑边坡坡度1:0.7(基坑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采用厚度6~10cm的细石混凝土护面。配水井顶板现浇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坡面如图1所示。方案报公司审批时,主管部门认为基坑缺少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重要杆件,要求修改补充。 [530830_14.gif] [531152_15.gif] 事件二:在基坑开挖时,现场施工员认为土质较好,拟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被监理工程师发现后制止。 事件三:项目部识别了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其中配水井施工现场主要易燃易爆物包括脱模剂、油漆稀释料……。项目部针对危险源编制了应急预案,给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问题 1.图1中基坑缺少哪些降排水设施?顶板支架缺少哪些重要杆件? 2.指出图2、图3中A、B名称,简述本工程采用这种形式螺栓的原因。 3.事件二中,监理工程师为什么会制止现场施工员行为?取消细石混凝土护面应履行什么手续? 4.事件三中,现场的易燃易爆物体危险源还应包括哪些? 5.配水井满水试验注水应分几次?分别列出每次充水高度。
2487. 背景资料 某城市水厂改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多个现有设施改造和新建系列构筑物。新建的一座半地下式混凝土沉淀池,池壁高度为5.5m,设计水深4.8m,容积为中型水池。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C35,防渗等级P8。池体地下部分处于用硬塑状粉质黏土层和夹砂黏土层,有少量浅层滞水,无须考虑降水施工。 项目部编制的混凝沉淀池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明挖基坑采用无支护的放坡开挖形式;池底板设置后浇带分次施工;池壁竖向分两次施工,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并在浇筑混凝土前采取了防渗漏措施,模板采用特制钢模板,防水对拉螺栓固定。沉淀池施工横断面布置如下图所示。依据进度计划安排,施工进入雨期。 [514302_7.gif] 混凝沉淀池专项施工方案经修改和补充后获准实施。 池壁混凝土首次浇筑时发生了跑模事故,经检查确定为对拉螺栓滑扣所致。 池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挂编织物洒水养护,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编织物呈干燥状态,发出整改通知。 依据厂方意见,所有改造和新建的给水构筑物进行单体满水试验。 问题 1.写出图中池壁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前的防渗漏措施。 2.找出图中存在的应修改和补充之处。 3.试分析池壁混凝土浇筑跑模事故的可能原因。 4.监理工程师为何要求整改混凝土养护工作?简述养护的技术要求。 5.写出满水试验时混凝沉淀池注水次数和高度。
2488.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某城市道路综合市政改造工程,总长2.17km,道路横断面为三幅路形式,主路机动车道为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宽度为18m,同期敷设雨水、污水等管线。污水干线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直径D=600~1000mm,雨水干线为3600mm×1800mm钢筋混凝土箱涵,底板、围墙结构厚度均为300mm。 管线设计为明开槽施工,自然放坡,雨、污水管线采用合槽方法施工,如图所示,无地下水,由于开工日期滞后,工程进入雨期实施。 沟槽开挖完成后,污水沟槽南侧边坡出现局部坍塌,为保证边坡稳定,减少对箱涵结构施工影响,项目部对南侧边坡采取措施处理。 为控制污水HDPE管道在回填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变形、破损,项目部决定在回填施工中采取管内架设支撑,加强成品保护等措施。 项目部分段组织道路沥青底面层施工,并细化横缝处理等技术措施,主路改性沥青面层采用多台摊铺机呈梯队式,全幅摊铺,压路机按试验确定的数量、组合方式和速度进行碾压,以保证路面成型平整度和压实度。 [554648_61.gif] 问题 1.根据上图,列式计算雨水管道开槽深度H、污水管道槽底高程M和沟槽宽度B(单位为m)。 2.根据上图,指出污水沟槽南侧边坡的主要地层,并列式计算其边坡坡度中的n值(保留小数点后2位)。 3.试分析该污水沟槽南侧边坡坍塌的可能原因,并列出可采取的边坡处理措施。 4.为控制HDPE管道变形,项目部在回填中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5.试述沥青底面层横缝处理措施。
2489. 背景资料 项目部承建的雨水管道工程管线总长为1000m。采用直径为DN900mm的HDPE管,柔性接口;每50m设检查井一座。管底位于地表以下4m,无地下水,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和粉砂土,采用挖掘机开槽施工。 项目部根据建设单位对工期的要求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计划时,项目部使用的指标见下表。 [553226_54.gif] 考虑管材进场的连续性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进行了以下部署:①挖土5天后开始进行下管、安管工作;②下管、安管200m后砌筑检查井;③检查井砌筑后,按四个井段为一组(200m)对沟槽回填。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只给出部分内容)。 [553246_55.gif] 工程开工30天后遇雨,停工10天。项目部决定在下管、安管工序采取措施,确保按原计划工期完成,并且本工程启动雨期施工应急预案。 问题 1.施工进度计划图中序号2表示什么工作项目?该项目的起止日期和工作时间各应为多少? 2.按项目部使用的指标和工作部署,将施工进度计划图补充完整。给出计划总工期需要多少天。 3.计算沟槽回填的工作总天数。 4.遇雨后项目部应在下管、安管工序采取什么措施以确保按原计划工期完成? 5.项目部对本工程雨期施工编制的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6.本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哪些?检验批如何划分?
2491. 背景资料 某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标段,合同金额为9800万元,工程主要内容为主线高架桥梁、匝道桥梁、挡土墙及引道,如图1所示。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边防撞护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534049_21.gif] 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会同监理工程师,根据《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等确定和划分了本工程的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 事件二:考虑到本工程桥梁施工涉及模板支架,根据相关检查标准,项目部对模板支架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交底与验收等内容。 事件三:在施工安排时,项目部认为从主线与匝道交叉部位及交叉口以东主线与匝道并行部位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主要施工内容有匝道基础及下部结构、匝道上部结构、主线基础及下部结构(含B匝道BZ墩)、主线上部结构。在施工期间需要多次组织交通导行,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项目部经仔细分析确认施工顺序如图2所示。 [534447_22.gif] 另外项目部配制了边防撞护栏定型组合钢模板,每次可浇筑边防撞护栏长度200m,每4天可周转一次,在上部结构基本完成后开始施工边防撞护栏,直至施工完成。 问题 1.事件一中,本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工程有哪些? 2.指出钻孔灌注桩验收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本工程至少应配备几名专职安全员?说明理由。 4.补充模板支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的其他内容。 5.图2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哪些施工内容? 6.事件三中,边防撞护栏的连续施工至少需要多少天?(列式分步计算)
2492.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接一项供热管线工程,全长1800m,直径DN4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340m管段依次下穿城市主干路、机械加工厂,穿越段地层主要为粉土和粉质黏土,有地下水,设计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套管)内敷设,其余管道采用开槽法直埋敷设。 项目部进场调研后,建议将浅埋暗挖隧道法变更为水平定向钻(拉管)法施工,获得建设单位的批准,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513638_6.gif] 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水平定向钻专项施工方案,并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面开裂、冒浆、卡钻、管线回拖受阻等风险,制定了应急预案。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例行检查时,发现该工程既未在规定时限内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违反了相关法规的规定,要求建设单位改正。 事件二:预制保温管出厂前,在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的见证下,厂家从待出厂的管上取样,并送至厂实验室进行保温层性能指标检测,以此作为见证取样试验。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认定其见证取样和送检程序错误,且检测项目不全,与相关标准的要求不符,及时予以制止。 事件三:钻进期间,机械加工厂车间地面出现隆起、开裂并冒出黄色泥浆,导致工厂停产。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按应急预案对冒浆事故进行处理,包括停止注浆、在冒浆点周围围挡、控制泥浆外溢面积等,直至最终回填夯实地面开裂区。 事件四:由于和机械加工厂就赔偿一事未能达成一致,穿越工程停工两天,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申请工期顺延。 问题 1.与水平定向钻法施工相比,原浅埋暗挖隧道法施工有哪些劣势? 2.根据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当自建设单位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开工(以月数表示)?延期以几次为限? 3.给出事件二中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正确做法,并根据《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14规定,补充预制保温管检测项目。 4.事件三中,冒浆事故的应急处理还应采取哪些必要措施? 5.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申请工期顺延是否符合规定?说明理由。
2493.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箱双室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如图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支撑,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改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于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计20m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止水帷幕桩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 ①底板垫层施工→②→③传力带施工→④→⑤隧道中墙施工→⑥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⑦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⑧。 [531820_16.gif]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接到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 问题 1.本工程还有哪些专项方案需要专家论证?简述本工程专项方案应编制的内容。 2.本工程止水帷幕桩应变更成什么形式?理由是什么。 3.指出施工流程中缺少的②、④、⑧工序的名称。 4.对监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项目部应如何采取措施? 5.项目部接到基坑报警的通知后,该如何处理?
2494. 背景资料 甲公司中标一综合管线工程,包括给水管线、热力管线、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给水管线1800m,管材为DN400mm球墨铸铁管,密封橡胶圈接口,热力管线供回水为DN600mm焊接钢管,雨水管线采用人工顶管法施工,管径DN3500mm,污水管线采用DN600mmHDPE双壁波纹管。 因工程比较复杂,施工中会不定时有各专业工人进场,甲公司对新进场的工人实施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 给水管线的功能性试验如下图所示。 [553735_58.gif] 供热管道安装后,进行了竣工测量,土建工程竣工测量包括起终点、变坡点、转折点等进行实测。 雨水管线的顶管坑采用DN800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围护结构,外拉锚加固,采用龙门吊下管,项目部编制了顶管施工方案,其中在始发井内的主要内容包括龙门吊安装、顶管后背施工等。 污水管线在检查井砌筑后,回填土至管顶500mm,并且留出管口部位,之后进行闭水试验,施工员在技术交底中注明回填土管道两侧高差不能大于500mm,与其他管线同沟敷设时,先回填无压管线再回填有压管线。 问题 1.新工人进场后,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改正上图的给水管线功能性试验的错误之处。 3.供热管道安装后,土建工程竣工测量还需对哪些点进行实测? 4.将顶管施工方案中始发井内的工序补充完整。 5.改正施工单位在污水管线施工中的不妥之处。
2495. 背景资料 A公司承接了3.5km城市主干道工程施工,道路结构、横断面如下图所示。 [545048_41.gif] [545315_42.gif] 西侧道路路中位置有雨水管线,路基和基层施工中将雨水检查井和雨水口周围的施工作为本次施工的重点,要求采取可靠的措施保证压实度。 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上面层的压实十分重视,确定了质量控制关键点,并就压实工序做出如下书面要求:①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40℃;②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采取低频率、高振幅的方式快速碾压,为保证密实度,要求振动压路机碾压4遍;③终压采用轮胎压路机静压1~2遍,终压结束温度不低于80℃;④为保证搭接位置路面质量,要求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应大于30cm;⑤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应采用洒水车及时向混合料喷雾状水。 因改性沥青SMA面层不能当天完成,需在面层上留设横向冷接缝。第二天摊铺时施工单位对接缝位置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了处理。 问题 1.道路横断面图中,道路高程是指A、B、C中哪一个具体位置?在实际施工中,路宽是否包括路缘石的宽度? 2.道路结构图中,X、Y代表什么?说明其施工注意事项。 3.在施工过程中,雨水检查井和雨水口周围应如何处理才能有效保证其压实度? 4.施工单位对上面层碾压的规定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改正。 5.改性沥青SMA冷接缝如何处理才可以保证其质量?
2498. 背景资料 某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现有道路为单幅水泥混凝土道路,宽度15m,交通拥堵,拟将其扩建成宽30m且路中设5m绿化隔离带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且在绿化隔离带下新建雨水管道,确保路面的排水,如图所示。 [551526_48.gif] 新建路面结构:300mm厚的水泥稳定土底基层,350mm厚二灰碎石基层,80mm厚AC-25沥青混凝土底面层,40mm厚改性沥青SMA-13表面层。为利用现有资源,经对现况水泥路面检测后,决定除绿化带部位的路面外,其余路面可经铣刨清理后,直接铺装改性沥青表面层。 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部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拓宽段路基、基层施工;②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分幅摊铺;③水泥混凝土面层切割破除(绿化隔离带位置);④雨水管线施工;⑤中央隔离带砌筑路缘石;⑥拓展宽段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摊铺;⑦现况水泥混凝土路面分幅铣刨清理;⑧雨水口及支连管分幅施工;⑨拓宽段路缘石砌筑。因为该改扩建道路处于市区,交通压力极大,建设单位要求在扩建过程中尽量保持现况交通通行。施工单位确定了合理的施工顺序,以确保该道路施工中的通行。施工流程为①→C→D→E→④→⑤→F→⑦→②。 施工项目部按照施工方案搭设围挡,并在围挡上设置了相应的标识和必要设施。鉴于施工工期紧迫,项目部拟加快底基层施工进度,采取如下措施: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一次碾压成型,保湿养护3天后即进行下道工序。 问题 1.施工流程中C、D、E、F的工序是什么?用背景中的序号进行回答。 2.搭设施工围挡有哪些要求?在围挡上应设置的标识和设施有哪些? 3.指出项目部拟采取措施的不当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指出A、B的名称,简述A和B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499. 背景资料 某市政道路及综合管线工程,道路由南向北,起点里程桩号为K0+150m,终点里程桩号为K2+950m。设计红线宽30m,其中,主路宽16m,无中央隔离带,主路与两侧人行道之间设绿化隔离带2m,人行步道宽5m;沿道路下拟建管线有雨水管线、污水管线、中水管线和燃气管线。拟建管线位置如下:距道路中线左侧3m和5m分别为拟建雨水和污水管线,距道路中线右侧2m和7m为拟建中水和燃气管线。 项目部在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其中对道路里程桩号K1+150m的道路及管线标高核对如下:道路设计高程为42.35m,污水流水面设计高程为39.47m,雨水流水面设计高程为40.36m,中水、燃气管道管外底设计标高分别为40.65m和41.15m。雨水、污水管道的管材为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雨水管Di=800mm,壁厚80mm,污水管Di=600mm,壁厚60mm,管道基础为150mm天然级配砂石。根据本工程的土质决定,沟槽挖深在1.2m以内采用直槽无支护开挖,开挖深度超过1.2m采用1:0.5的坡度放坡开挖,雨水、污水管道安装工作面净宽度均为0.5m。本工程中水、燃气管道管材均为外径φ300mm的PE管,管道基础为100mm中粗砂。采用热熔连接,焊接完成后,对接头的两项参数指标进行检验,并要求对接头不少于15%的卷边切除检验。 道路结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基层)厚度为450mm;拟建道路穿越农田,地势平坦,现况地面标高比设计道路路面标高平均低150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决定在施工前对红线范围内的地面进行清表至路中路床顶标高后进行管线施工。清除地表土方工程量经监理现场进行确认。 问题 1.根据案例背景描述,画出道路K1+150m位置道路及管线布置横断面示意图。 2.根据本案例背景描述,画出K1+150m处雨污水开槽横断面图。 3.PE管热熔焊接后,需要对接头的哪两项参数指标进行检验? 4.列式计算本工程主路部分需要清表多少方土?(不用考虑道路的横坡与纵坡)
2500. 背景资料 A公司承接一项DN1000mm天然气管线工程,管线全长4.5km,设计压力4.0MPa,材质L485,除穿越一条宽度为50m的不通航河道采用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外,其余均采用开槽明挖施工,B公司负责该工程的监理工作。管线过河线路如图所示。 [533314_20.gif] 工程开工前,A公司查看了施工现场,调查了地下设施、管线和周边环境,了解地质水文情况后,建议将顶管法施工改为水平定向钻施工,经建设单位同意后办理了变更手续,A公司编制了水平定向钻施工专项方案。建设单位组织了包含B公司总工程师在内的5名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了论证,项目部结合论证意见进行了修改,并办理了审批手续。 为顺利完成穿越施工,参建单位除研究设定钻进轨迹外,还采用专业浆液现场配制泥浆液,以便在定向钻穿越过程中起到软化硬质土层、调整钻进方向、润滑钻具的作用,为泥浆马达提供保护。 项目部按所编制的穿越施工专项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完成后在投入使用前进行了管道功能性试验。 问题 1.简述A公司将顶管法施工变更为水平定向钻施工的理由。 2.指出本工程专项方案论证的不合规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3.试补充水平定向钻泥浆液在钻进中的作用。 4.列出水平定向钻有别于顶管施工的主要工序。本工程定向钻在河道哪一侧作为出土点? 5.本工程管道功能性试验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