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432. 背景资料 某市区城市主干道改扩建工程,标段总长1.72km。周边有多处永久建筑,临时用地极少,环境保护要求高;现状道路交通量大,施工时现状交通不断行,本标段是在原城市主干路主路范围进行高架桥段—地面段—入地段改扩建,包括高架桥段、地面段、U形槽段和地下隧道段。各工种施工作业区设在围挡内,临时用电变压器可安放于图1中A、B位置,电缆敷设方式待定。 [614933_48.gif] 高架桥段在洪江路交叉口处采用钢-混叠合梁形式跨越,跨径组合为37m+45m+37m,地下隧道段为单箱双室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方法施工。本标段地下水位较高,属富水地层,有多条现状管线穿越地下隧道段,需进行拆改挪移。 围护结构采用U形槽敞开段围护结构为直径φ1.0m的钻孔灌注桩,外侧桩间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内侧挂网喷浆。地下隧道段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及钢筋混凝土支撑。 降水措施采用止水帷幕外侧设置观察井、回灌井,坑内设置管井降水,配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问题 1.图1中,在A、B两处如何设置变压器?电缆线如何敷设?说明理由。 2.根据图2,地下连续墙施工时,C、D、E位置设置何种设施较为合理? [690128_49.gif] 3.观察井、回灌井、管井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本工程隧道基坑的施工难点是什么? 5.施工地下连续墙时,导墙的作用主要有哪四项? 6.目前城区内钢梁安装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针对本项目的特定条件,应采用何种架设方法?采用何种配套设备进行安装?在何时段安装合适?
2433.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了城市主干路改扩建项目,全长5km,宽60m,现状道路机动车道为22cm水泥混凝土路面+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在土基及基层承载状况良好路段,保留现有路面结构直接在上面加铺6cmAC-20C+4cmSMA-13,拓宽部分结构层与既有道路结构层保持一致。 拓宽段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重点对新旧搭接处进行了处理,以减少新旧路面差异沉降。浇筑混凝土前,对新旧路面接缝处凿毛、清洁、涂刷界面剂,并做了控制不均匀沉降变形的构造措施,如下图所示。 [602349_1.gif] 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结果,项目部对现状道路面层及基础病害进行了修复处理。 沥青摊铺前,项目部对全线路缘石、检查井、雨水口标高进行了调整,完成路面清洁及整平工作,随后对新旧缝及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做了裂缝控制处治措施,随即封闭交通开展全线沥青摊铺施工。 沥青摊铺施工正值雨季,将全线分为两段施工,并对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增加防雨措施,保证雨期沥青摊铺的施工质量。 问题 1.指出图中A、B的名称。 2.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不同的弯沉值范围,分别给出0.2~1.0mm及1.0mm以上的维修方案;基础脱空处理后,相邻板间弯沉差宜控制在多少以内? 3.补充沥青下面层摊铺前应完成的裂缝控制处治措施具体工作内容。 4.补充雨期沥青摊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435.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污水处理厂工程,水处理构筑物为地下结构,底板最大埋深12m,富水地层设计要求管井降水并严格控制基坑内外水位标高变化。基坑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管线。项目部进场开始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和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的施工。主体结构部分按方案要求对沉淀池、生物反应池、清水池采用单元组合式混凝土结构分块浇筑工法,块间留设后浇带。主体部分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抗渗等级P8。 受拆迁滞后影响,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延迟约1个月,为保障项目按时投入使用,项目部提出在后浇带部位采用新的工艺以缩短工期,该工艺获得了业主、监理和设计方批准并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底板倒角壁板施工缝止水钢板安装质量是影响构筑物防渗性能的关键,项目部施工员要求施工班组按图纸进行施工,质量检查时发现止水钢板安装如下图所示。 [605419_14.gif] 混凝土浇筑正处于夏季高温,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部提前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沟通,对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进行了优化调整。项目部针对高温时现场混凝土浇筑也制定了相应措施。 在项目部编制的降水施工方案中,将降水抽排的地下水回收利用,做了如下安排:一是用于现场扬尘控制,进行路面洒水降尘;二是用于场内绿化浇灌和卫生间冲洗。另有富余水量做了溢流措施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问题 1.写出能够保证工期、保证质量的后浇带部位工艺名称和混凝土强度。 2.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写出可与止水钢板组合应用的提高施工缝防水质量的止水措施。 3.写出高温时混凝土浇筑应采取的措施。 4.该项目降水后基坑外是否需要回灌?说明理由。 5.补充项目部降水回收利用的用途。 6.完善降水排放的手续和措施。
2436. 背景资料 A公司承建某地下水池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8。水池结构内设有三道钢筋混凝土隔墙,顶板上设置有通气孔及人孔,水池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612312_31.gif] [612341_32.gif] A公司项目部将场区内降水工程分包给B公司。结构施工正值雨期,为满足施工开挖及结构抗浮要求,B公司编制了降排水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送监理单位。 水池顶板混凝土采用支架整体现浇,项目部编制了顶板支架支拆施工方案,明确了拆除支架时混凝土强度、拆除安全措施,如设置上下爬梯、洞口防护等。 项目部计划在顶板模板拆除后,进行底板防水施工,然后进行满水试验,被监理工程师制止。 项目部编制了水池满水试验方案,方案中对试验流程、试验前准备工作、注水过程、水位观测、质量、安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经审批后进行了满水试验。 问题 1.B公司方案报送审批流程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请说明B公司降水注意事项、降水结束时间。 3.项目部拆除顶板支架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要求?请说明理由。拆除支架时,还有哪些安全措施? 4.请说明监理工程师制止项目部施工的理由。 5.满水试验前,需要对哪个部位进行压力验算?水池注水过程中,项目部应关注哪些易渗漏水部位?除了对水位观测外,还应进行哪个项目观测? 6.请说明满水试验水位观测时,水位测针的初读数与末读数的测读时间;计算池壁和池底的浸湿面积(单位:m²)。
2438. 背景资料 甲公司参与某钢结构人行天桥工程的施工投标,并商定与钢结构制作加工合作伙伴乙钢构厂共同实施。中标后,甲公司与乙钢构厂共同实施了人行天桥的加工制造任务。 人行天桥跨越既有城市主干路,主干路横断面为三幅路,混凝土路面。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宽3.5m,跨径30.5m,桥下净高5.5m;四个方向坡道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式现浇C40钢筋混凝土连续梯板,宽2.5m;主桥下部结构采用Y形薄壁墩,坡道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墩,基础采用φ1200mm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主桥构造纵断面及钢梁安装如下图所示。 [604129_9.gif] 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编制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如下事项: (1)将钢箱梁制作加工的工序划分为:①钢材矫正;②加工切割;③矫正、制孔及边缘加工;④放样画线;⑤组装与焊接;⑥工厂涂装;⑦构件变形矫正;⑧试拼装。同时,编制了钢箱梁制作加工工艺流程:①钢材矫正→④放样画线→②加工切割→A→B→C→D→⑥工厂涂装。 (2)钢8箱梁从跨中分两节段在钢构厂制作完成后,通过公路运输至现场。安装时,在钢箱梁跨中分段位置处的车行道路面上设置构造物E,如图所示。 问题 1.甲公司和乙公司可以什么方式合作?乙公司应具备什么条件? 2.写出工艺流程中A、B、C、D代表的工序。 3.写出构筑物E的名称及作用。 4.从受力角度写出构造物E应满足的要求。 5.本工程涉及的危大工程可能有哪些? 6.本工程中钢梁安装最适宜的方法是什么?
2439. 背景资料 甲公司中标某城市主干道工程项目,全长960m,宽30m。道路结构为:上面层40mm厚AC-13,中面层60mm厚AC-20,底面层80mm厚AC-25,基层300mm厚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400mm厚石灰土。该工程工期要求8月15日开工,10月30日竣工。 路基施工过程中,项目桩号中段受地下一条光缆迁移滞后的影响,导致该路段无法贯通。经与相关部门协商,项目部将该段的施工推迟,并对进度计划做了适当的调整,见下表。 项目部安排中段石灰土底基层的摊铺工作在11月2日开始,当天气象预报最高温度为5℃。项目部对施工班组提出了保工期要求,在剩余时间内要求完成进度计划,采取保证石灰土底基层质量控制的措施有:提高掺灰量,控制好虚铺厚度,石灰土应当天碾压成活,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603606_7.gif] 为保证按工期交工,项目部将平石、路缘石安砌项目经建设单位批准分包给了乙公司。乙公司编制了施工方案并履行审批手续后,立即组织了施工。 在施工方案中路缘石、平石安砌包括:①施工准备;②铺筑水泥砂浆;③测量放线;④开挖基槽;⑤场地清理;⑥勾缝及浇筑靠背混凝土;⑦安砌路缘石、平石;⑧成品复测等8个工序。 竣工两个月后,发现在该路中段,后期施工的路面出现多条间隔30~40m的横向贯穿裂缝。 问题 1.补充项目部关于石灰土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甲公司的分包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乙公司立即组织了施工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3.路面出现横向贯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将路缘石、平石安砌工程的工序进行排序。
2440.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半地下大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蓄水池,外形尺寸为100m×50m×8.6m,水池露出地表1.5m,场区内地下水较丰富,混凝土设计强度C35、防渗等级P8。蓄水池设计采用分块组合结构,由1#、2#、3#、4#分块及后浇带组成(施工缝略),结构尺寸如图所示,池体埋地部分自上而下为杂填土、黏土层、粉质黏土及中细砂层。 [604513_10.gif] 项目部编制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了专家论证,专家论证意见为“修改后通过”。项目部立即开始基坑放坡开挖,采用管井降水,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基坑垫层以下0.5m,确保基坑无水作业。 施工管理人员对蓄水池的钢筋、混凝土的数量进行了计算,制定了材料使用计划。试验人员按照每100m³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留置一组抗压试块,每500m³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留置一组抗渗试块的要求进行了试块制作。 侧壁施工时,模板采用一次安装到顶,侧墙中间部位预留一排浇筑窗口的施工方法,窗口的水平净距为3m。安装窗口模板的时间不超过前一层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结构进行了7天养护。 池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了水池满水试验。试验流程为:试验准备→A→水池内水位观测→B→整理试验结论。 问题 1.列式计算本工程降水深度。 2.写出需要专家论证的理由,专家至少需要几名,论证结果“修改后通过”直接实施是否正确? 3.列式计算1#块底板混凝土浇筑方量(保留2位小数),根据计算结果应分别预留多少组抗压和抗渗试块? 4.改正模板安装及混凝土养护部分的错误做法。 5.补全满水试验流程中A和B的名称。